時光倒回5年前。在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很多中國人通過廣播電視,記住了一個厚重的聲音、一聲樸素直白的承諾——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國以人立,業以人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承載著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擔當,肩負起億萬人民的重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13億多人民萬眾一心、砥礪前行,中國教育也隨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安徽省淮北市第三實驗小學的少先隊員在少先隊主題隊會上揮舞國旗。
(資料圖片)
更好的教育,源于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
見字如面,尺素傳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多次以回信的方式與群眾交流,其中既有教育工作者,也有青少年學生;既有基層黨員,還有邊防戰士。而回信最集中的還是教育系統廣大師生。
一封封熱情洋溢的書信,折射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一個民族最根本事業的牽掛。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上發表視頻賀詞指出,中國將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擴大投入,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
這既是中國共產黨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設定的改革路線圖,也是中國政府對人民熱切期盼的積極回應。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始終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始終是中國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截至2016年底,有51.2萬所學校,2.65億名在校學生;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77.4%,取得跨越式發展;
小學凈入學率99.9%,初中毛入學率達到104%,已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高中毛入學率達到87.5%,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2.7%,接近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
至此,中國各學段入學率均超過了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教育發展總體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中國有更多孩子特別是農村孩子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一些西方國家和國際機構對近年來中國教育跨越發展的速度感到驚訝和疑惑: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面對數以億計的教育規模,中國教育怎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其實,這一切源自中國始終秉持的重大戰略——教育優先發展。
2016年教師節前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強化責任意識,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要深化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經費投入體制、考試招生及就業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學校內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
這是中國共產黨為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的中國教育改革畫出的“新跑道”!
教育優先發展,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振興的一項重大戰略,是共和國決策者們心中始終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