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歸根
“當時就想,落葉歸根,無論如何也要再回去一次,是信念救了我”
抱老病之軀
尋皈依寧靜
葉落歸根要回鄉,王老甚至和癌癥相抗爭。
2005年春,王老查出癌細胞擴散,有生命危險。聞訊,子孫們從世界各地回到臺灣,商討要不要動手術。但老人已經81歲了,誰也不敢下決定,最后只好看王老意思。而兩星期后,王老的日程表安排著出席泉州的“紀念開閩‘三王’入閩1120周年”典禮。
最終,王老決定冒險手術——“做了,或許還有機會回去”。手術切除了老人的胃和一段腸,10個小時手術奇跡般成功,兩星期后,王老抱著病軀,搭上了回鄉的航班。提起這一險,王老說,當時就想,落葉歸根,無論如何也要再回去一次,是心里的信念救了我。
這兩年,王老身體一直不好,但比之前,回鄉的次數更多了,每次呆的時間也更長了,一住就是一兩個月,今年才4個月,已經來了四趟。
或許,住在紅磚紅瓦的古大厝里,閑時踱步街頭巷尾,看著宗祠里的香火繚繞,便在心里找到寧靜,找到皈依。
宗祠
宗族的精神家園
N洪春錦
不管走到天南地北,故鄉是你心底存念的一種莫名牽掛,你總會在清明節這天,牽掛著逝去先人的精神住所。
清明節,這個起源于周代、傳承了2500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在今天依舊能觸動華夏子民的神經。數以億計的國人,不遠千里,跋山涉水,回到故里,為逝去的先人帶去最深沉的追思。
當你看到那些少小離家的皓首游子,擎過一炷清香,虔誠地在宗祠里緬懷先人時,一種久違的親切,是不是迎來撲面?宗祠,曾經是一個宗族的精神家園,那裊裊升起的縷縷青煙,帶去的,是深植我們內心對先人的思念和感恩。
城市的變遷,人口的遷徙,世事滄桑,但泉州城鄉的那一座座宗祠,依舊靜靜矗立著,像一段緩緩的鄉音,像一股暖暖的熱流,維系著一個個宗族的血緣親情。
宗祠,在我們表達對先人的追念拜祭之外,也讓我們飽經漂泊的心靈感到一絲的溫暖和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