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我的合同是我對長2、長3的續集有優先權,當然這種題材的東西不是經常能碰到的,所以要看市場的反饋怎么樣,只要反饋好,他們會立即啟動續集。但是我還不去想那個事,我還是想先拍中國電影,先拍我自己喜歡的題材。日后有這樣的機會當然可以合作。
但我覺得《長城》這個試金石是非常重要的。我這次在美國待了15個月,好萊塢的六大公司我全都見了,他們都來找我,都有野心勃勃的計劃,都是跟《長城》類似的大項目。他們用本地資源、本地導演、本地演員開發中國題材的好萊塢大片,但是大家都按兵不動,只有迪士尼搶先宣布了《花木蘭》,其他人都在看《長城》的市場表現。《長城》就是這么重要。
如果《長城》的全球票房能達標,好萊塢會推出好多這樣的項目。到那時候,一個張藝謀肯定不夠,所以會有更年輕的中國導演、更多的中國演員站上這個舞臺,會有更多元的中國文化信息在各種類型片中出現。還是由淺及深,還是借水行船,但是這個面就擴大了,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了解到,每年來中國看長城的外國游客不過200多萬,可是全球觀看《長城》的觀眾最少1億人次,是50年看長城的人次總和。長城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中國符號,但如果沒有看過,你就感覺不到它的偉大。那要是5部電影呢?它能讓多少觀眾看到長城?我希望以后這種機會不要中斷。所以這次這部電影的成功,坦率地說,大于電影本身,大于導演的功名利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