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泉州洛江智造裝備專精特新園區獲評市級標準化優質園區項目(連片拓展、專精特新園區類型),讓這處坐落于泉州洛陽江畔的產業高地,再添一份亮眼成績單。近年來,洛江經濟開發區錨定智能制造核心賽道,以專精特新為底色,踐行從技術單點突破到產業鏈集群共進的發展路徑,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質變跨越,以產業鏈互補、資源要素互通,推動區域產業經濟協調發展,在泉州制造業版圖上寫下濃重的一筆。
立足“強中心”戰略定位,洛江區以連片拓展模式,打造數智創新、產教融合、商貿都市三大核心板塊,其發展格局盡顯“多元之智”與“鏈條之造”。
“智”在多元。園區串聯鐵拓機械、新源重工、偉恒衛生用品、數字經濟產業園、萬洋高新技術產業園、智創科技城等市級龍頭、專精特新及一園一品園區,形成了“龍頭引領、集群發展、多元協同”的產業生態。
“造”在鏈條。打造全球智造裝備供應鏈服務中心,以“一核驅動,N載體支撐,四端口發力”的運作模式,深化“四鏈”融合賦能,讓洛江區“智”聚百企,“鏈”成萬勢,全面強化區域發展的聯動合力,提升整體協同水平。
構建智鏈生態圈
從“單打獨斗”到“集群共舞”
規上工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超20%,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實現166.7%的跨越式增長,專精特新企業總數兩年內實現倍增……泉州洛江智造裝備專精特新園區這份“成績單”,背后是洛江深耕產業集群布局、構建智鏈生態圈和以生態共建推動區域產業協調升級的深遠考量。
近年來,洛江區不僅構筑起以機械裝備、衛生用品等為核心的產業集群矩陣,更主動嵌入全球產供鏈條,打造全球智造裝備供應鏈服務中心。通過聯動五金機電產業園、機械裝備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園、萬洋眾創城、智創科技城等五大產業園,實現研發端、生產端、銷售端、服務端協同發力的產業格局,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完成從“制造基地”向“全球資源配置樞紐”的躍遷。
不止如此,洛江區還不斷推動產業能級躍升,聚焦產業鏈強鏈補鏈,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耦合,以“四鏈”融合強化產業鏈上下游高效協作和跨鏈的融通發展。
對產業內核的鍛造升級,讓洛江在產業集群發展與園區建設領域亮點紛呈。洛江區施工裝備產業集群躋身“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衛生護理用品產業集群獲評“福建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一園多集群”的特色發展格局;洛江經濟開發區施工裝備產業鏈發展與安全做法,入選工信部2024年產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萬畝千億 打造都市工業走廊”案例成為全市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國土空間高質量重構典型,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洛江實踐”;園區機械裝備產業年均增速超15%,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激活生態造血力
從“政策輸血”到“數實融合”
在產業領域持續突破的同時,洛江更因勢利導,堅持“數實融合”,加快推進企業“智改數轉”。目前,累計完成126家企業數字化診斷,9家企業入選泉州市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2024年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10億元,加速區域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創新驅動是核心引擎。洛江強化產教融合與人才培育,延伸培育鏈,不僅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共建18家科研創新平臺,加速核心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還聚焦高端技術人才短缺痛點,與多所高校共建實訓基地,開設工業機器人運維、無人機駕駛等緊缺專業,每年培養超千名高技能人才。相關基地更是成功入選泉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推動“產教評用”實現深度融合。
這一系列政企研協同的實踐,既鑄就了市級優質園區的標桿,更勾勒出區域“智造”轉型發展的鮮活樣本。未來,洛江區將持續深耕區位優勢,以三大核心板塊為框架,串聯優質園區與企業集群,深化產學研協同與“四鏈”融合,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聚力打造萬畝千億工業走廊,積極探索“全域共進”的產業經濟協調發展路徑,著力打造更具活力與競爭力的智造產業高地,為區域協調發展注入持久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