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一輩子辛苦,一輩子思念,母親臨終前還囑咐我,一定要找到父親的墳塋。”72歲的惠安崇武老人劉瓦火說,“60多年前,我的生身父親陳炳源和母親李緞分隔金門、惠安兩地,從此我再也沒有見過他。”
昨日,劉瓦火攜子愛國、國雄二人,見到了從金門遠道而來的金門愛心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許金龍,從許金龍口中得到了振奮人心的消息:生父的墳塋找到了,11月份他們就能登上那座新山義冢,那里有他的生父陳炳源,還有許許多多客死異鄉,正在等待家人喚歸的靈魂。
【尋找】
百名石匠 離鄉赴金門
自今年6月份,劉瓦火委托許金龍幫他尋找生父陳炳源的墳塋以來,當年由廈泉漳流落金門的百名石匠,逐漸浮出水面?!靶轮袊闪⑶埃@些石匠被招到金門做工,由于歷史原因,他們與故鄉斷了聯系。”
愛國知道父親劉瓦火的心意,他通過泉州市金門同胞聯誼會聯絡上許金龍,“崇武”、“石匠”、“金門”,幾個關鍵詞讓人揭開塵封了60多年的記憶。
“他極有可能就是新中國成立前夕,分批被征調到金門的閩籍石匠之一?!痹S金龍找到了當年的“石工隊”,石匠張云龍的妻子云龍嬸回憶:“陳炳源確有此人,就在石工隊,當年我們照顧過身體欠佳的他,埋葬他的,也是我們這些老鄉!”
衰草萋萋 安息客鄉
劉瓦火記得,生父1947左右年去金門,1950年左右,有同村親友的船被扣在金門縣,船員們在金門待過一段時間,還找到了陳炳源的墓碑。“父親葬在金門縣山前村。”
許金龍打聽到,陳炳源確實在上世紀50年代初去世。如今健在的老石匠們帶著許金龍前往新山義冢,漫山遍野的草長到了一人多高,墓碑就淹沒在草叢中,難以尋覓。
昨日大家伙兒商定,將于11月去金門尋親。
【鄉思】
家道中落
精通詩文愛孩子
劉瓦火說,父母有他和妹妹兩個孩子。母親命苦,父親命薄。陳炳源的父親,曾經富甲惠東一帶,當年憑借著石匠好手藝,陳父在廈門一帶有很多石雕建筑活兒,生意做得很大。
就在陳炳源十幾歲時,父親生意失敗,被騙錢,遭大火,家道至此中落。陳炳源不得不以石匠身份四下打工。劉瓦火記得,他6歲前,父親在老家周邊打工,7歲時父親在廈門,八九歲時,父親去了金門,從此一去不復返。
陳炳源精通詩文,很有才華。金門的云龍嬸等人回憶,他會說書、講古、吟詩作對,人稱“天才”。
劉瓦火心中一直珍藏著溫馨的一幕:7歲那年,父親從廈門回家。“父親牽著我的手,肩膀上扛著妹妹,去廟里玩兒,他和幾個老友,就在廟里吟詩作對?!?/P>
曾經鵲橋相會
一別卻成永訣
李緞也以為,丈夫去的地方,能常常走動。就在1949年上半年,李緞坐船去金門,和丈夫生活了2個月。
就在李緞回到惠安后1個月,新中國成立了,在金門的陳炳源,卻無法回家。
從此,李緞艱辛養家,從崇武挑螃蟹到市區做買賣?!皬耐砩?2點開始走,剛好趕上市區的早市。有時還要挑到晉江販賣?!睘榱藘号罹勛鲋腥说幕钣嫛?/P>
“不論生活怎樣變遷,她始終記掛著不能回家的丈夫,就算金門傳來了丈夫去世的消息,她依舊牽掛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眲⑼呋鹩洸磺逅湍赣H拜托過多少人尋找父親的墳塋,母親去世后,他和兒子繼續尋找,從未放棄。
(首位向96339提供線索的許先生 獲得線索費200元)
征集令
上世紀40年代末,大批泉籍石匠被征集到金門縣、臺灣本島修筑工事,由于歷史原因,他們回家的路中斷數十載。近幾年來,隨著兩岸三通等政策的實施,泉臺兩地的石匠及家屬尋親的腳步橫跨60載春秋,魂斷夢不斷。
如果您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家屬)、知情者,請撥打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我們愿所有石匠們都能葉落歸根,與親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