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孩大戰”,勝算幾何?
不管怎樣,電子競技都已在數億青少年的電腦里、手機上“扎根”。既要保證孩子正當的游戲娛樂權利,又不能讓孩子過分沉迷,在傳統的“封堵”與“打壓”辦法均收效不大的情況下,如何打贏這場“奪孩大戰”是擺在家長們面前的一道非常嚴肅的考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體育商學院院長易劍東認為,“一禁了之”和“無原則地鼓勵發展”兩種觀點均不可取。他說:“過去是打壓,現在有很多情況是鼓勵和提倡,我的建議是不要打壓,通過積極引導、健康調控和有效研究,用這些方式告訴社會真相,了解目前社會存在的問題。”
體育產業生態圈聯合創始人蕭深說:“如果我們批判一番、打壓一番,孩子們都不玩電競了,那也行;但現在看來這樣反而會在家長跟孩子之間,學校跟孩子之間,學校跟家長之間,孩子跟體制之間,制造出很多矛盾來。”
易劍東表示,雖然目前關于電競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在電競發展勢頭如此迅猛的情況下,應當由更高級別的機構更為全面、深入地進行研究,搞清楚電子競技對青少年到底產生哪些影響。只有全面了解情況,才有可能進一步制定對策。
2017年6月28日,一篇題為“懟天懟地懟王者榮耀”的網絡文章迅速躥紅,文章作者是一位中學教師,她以個人觀點闡述了《王者榮耀》對孩子精神空間的占據,其中一句話被大量轉載:“我比很多家長都要痛恨看到孩子們沉迷手機的樣子:那種專注、那種迷戀、那種愛慕、那種笑逐言開……那種表情是我們一直渴望從孩子身上得到的,也是他們一點點都不舍得給予我們的,更是孩子在成長之后漸漸消逝掉的。”
孩子的沉迷、家長的無力,在文章中盡顯無疑,也留給了人們更多的思考。
滕林季說:“少年人對游戲的愛大于父母,也是因為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了問題。所以我們呼吁爸媽們跟孩子一起玩,小孩可以看電競比賽,但要家長陪同,家長和孩子建立共同的情感連接,聊共同的話題。”
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騰訊官方也推出諸如“實名制”“12歲以下每天限玩一小時”等措施,但這些防沉迷措施很快就被“破解”,預期效果打了許多折扣。
針對電子競技“不規范”的問題,陶俊贏認為政府必須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角色。他說:“規范不完善,那么政府就要推動完善;管理有缺失,那么政府就要強化管理。”
在“封堵”這一招已經失靈的情況下,受訪專家們普遍認為應當拓展更多渠道,轉移孩子們對于電腦、手機的過度關注。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多去戶外運動,通過運動來學習、社交以及增加與父母、老師的情感交流。
易劍東對此提出建議:“首先,要增強體育設施的便利程度,發展各類體育活動,體育設施到處遍布、體育活動層出不窮,在某種程度會抵消電子競技對青少年的吸引,這也是電子競技在歐美國家至今成為不了‘主流’的原因。其次,把好入口關,實現游戲注冊分級分層分類制,提高游戲注冊整體的門檻。再其次,把國外電競的趨勢和動態更系統地介紹到國內,支持一些科學研究,比如電競對人類的危害等,用數據來給社會傳導一些正面的東西,電競在中國有這么大人群,把他們的生活狀態做一定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電競不是魔鬼,但沉迷有害,跟電競搶孩子,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據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新華社記者 林德韌 肖亞卓 朱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