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者說
相信教師 關懷教師
王緯虹
我對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關注緣于以下原因:其一,對“污名化”教師群體現象的反感和質疑。其二,絕大多數師資培訓,對教師心理健康及其維護都涉及甚少。學校的許多教育都被定義為“對學生進行……的教育”,鮮有提及“對教師”“對師生”的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亦然。其三,教師、媒體對教師職業負擔過重的頻頻發聲,以及近年來理論界對教師職業生態、人文關懷的重視。
我主持的“重慶市心理健康教育王緯虹名師工作室”,在積極推進學校、區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開展了對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調研。調研結果證實了我們的假設:中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是好的,大多數教師的心理是健康的和比較健康的。即使還存在某些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他們依然不忘初心、盡職盡責、教書育人,這是我們國家教育改革和教師教育健康發展的可喜成果。無疑,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是好的,是堪稱師表的,他們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堅實基礎、中堅力量。調研讓我們有信心。
調研也讓我們發現,盡管黨和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有的地區教育生態還不夠和諧均衡,有少數教師身心還不夠健康,還有一些無奈和倦怠,部分教師的職業生活還缺少綠色和陽光,還缺少獲得感和幸福感。調研結果提示我們,廣大教師的精神和心理健康需要真切的關懷、維護和服務,而這正是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內涵發展的應有之義。
希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所有中小學校,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進程中,能夠給廣大中小學教師以更多的精神支撐和心理關懷,讓他們更多地體驗到教育改革和專業發展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從而激發和維持他們的專業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作者系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案例
怎樣維護教師心理健康
田祥平 薛玲玲
重慶南開中學是全國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我校在維護教師心理健康、促進教師健康成長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嘗試。
“微培訓”提升心理素質
我校心理培訓采用萃取原則:少量多次,每月一次,每次短至40分鐘。話題切口小,內容濃縮,以教師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或班級管理、課堂教學、師生關系方面存在的心理需求為主,如:怎樣陪伴有抑郁情緒的學生?學生大考前,身為教師的我很焦慮,怎么辦?面對屢次故意違紀的學生如何調節生氣的情緒……讓教師們學會科學地助己助人。培訓的形式有講座式和參與體驗式,由學校的專職心理教師運用團體輔導的理論和方法進行。教師們都很喜歡這種“微培訓”,說是既能幫助他們宣泄情緒,還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夠切切實實地感覺到心理服務就在身邊。
教師沙龍促進同伴互助
教師經常面臨工作節奏快、生活負擔重、學生難管等問題,每個教師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不同程度地承受著來自社會、教學、升學、人際關系以及自身家庭的壓力。適當調節釋放壓力,可以減緩職業倦怠,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師生關系以及促進教師的身心健康。我校通過定期舉辦教師沙龍,幫助教師宣泄緊張情緒,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獲得身體精神上的充分放松。每一期的沙龍有專業人士的引領,有同事之間高質量的思維碰撞。
心理檔案助力動態觀察
學校心理輔導室每周三下午面向全體教職員工及其家屬開放,提供入職適應、親子溝通、人際交往、情緒調節和生涯規劃等方面的輔導,并為每一位被輔導教師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持續關注其成長狀況。對于遭遇危機事件的教師,學校第一時間安排專業人員陪伴,幫助其疏導情緒,直到教師情緒平穩。后續定期提供心理關懷直到教師完全康復。對于個別有心理問題的教師,學校及時安排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為其做心理輔導工作。
人文關懷滋養教師心田
新教師入職之初,便會在校級領導的陪伴下用腳步丈量校園,熟悉環境,學習校史,增強歸屬感。我校指導教師制度第一條就要求指導教師關注新教師的職業適應和心理健康狀況。
我校通過培養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幫助教師進行職業發展規劃兩個方面的努力,關愛教師心理健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如校長、優秀班主任組成“講師團”與年輕班主任分享工作經驗,用親身經歷告訴他們如何平衡“現實—理想、興趣—工作、壓力—責任”之間的矛盾,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激情,保持趣味。
目前,我校正在探索充分整合學校的藝術教育資源,把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美育相結合,讓學生和教師在歌唱、剪紙、陶藝、扎染、瑜伽等藝術活動中,釋放自己、調節壓力、陶冶情操、共同成長。
(作者田祥平系重慶南開中學校長;薛玲玲系重慶南開中學專職心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