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小學教師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強烈,接納態度積極
1.中小學教師普遍關注自身心理健康,調節方式較合理
在參與調查的教師中,91.9%的人對自身心理健康問題很關注。多數教師在遇到壓力與煩心事時,能積極理性地保健調節,如:自我安慰(65.2%)、寄情于興趣愛好(58.2%)、向親朋好友傾訴(50.5%)、向同事領導咨詢傾訴(17.2%)。
2.多數中小學教師對心理健康服務持歡迎態度
調查發現,78.0%的教師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表示歡迎,48.3%的人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務。
3.中小學教師最關心的問題多與自身和學生發展有關,存在性別和學段差異
教師們最關心的心理健康問題依次是:自己睡眠、情緒等身心管理(57.6%),學生的心理發展(56.6%),子女教育和親子關系(54.2%),人際關系調適(48.8%),生計與工作壓力(29.4%),社會與環境適應(28.1%),突發事件危機干預(27.9%),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等嚴重心理問題和精神病防治(23.8%),婚戀感情問題(19.3%)。男女教師最關心的前四個問題與總體基本一致,而第五個問題因性別和學段有異,女教師更關心突發事件危機干預,男教師更關心社會與環境適應;小學初中教師更關心突發事件危機干預,高中教師則更關心生計與工作壓力。
4.團隊活動和心理健康講座是教師喜聞樂見的輔導方式
中小學教師最希望獲得的心理健康輔導方式由高到低依次是:聽心理健康講座(62.8%)、與心理醫生或專業人士面談(54.8%)、閱讀相關報刊書籍(40.3%)、接受團體輔導(30.0%)、通過科普宣傳(25.2%)、電話網絡或書信咨詢(20.8%)等。
他們希望學校通過開展教師團隊活動(65.5%)、舉辦相關的講座(57.0%)、定期對教師進行個別咨詢(52.2%)、為教師購置相關書籍(41.4%)等方式為教師提供心理健康輔導服務。
5.個別咨詢受青睞,傾向于由社會和高校心理咨詢機構提供
54.8%的教師更愿意與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士面談,52.2%的人希望學校能定期為教師提供個別心理咨詢,但他們更希望社會心理咨詢機構(42.8%)和高校心理服務中心(33.1%)為其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希望本校心理輔導室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人僅占12.2%。
6.教育部門和學校的人性化管理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很重要
接受調查的教師認為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由高到低依次是:給予教師人文關懷,保障教師權利(66.0%);減輕教師工作負擔(63.8%);提升教師心理素質(61.7%);提升薪資福利待遇(61.1%);公正公平安排、評價教師工作(57.8%);社會各界對教師多一些體諒(56.3%)。他們希望學校多開展教師都能參與的文娛活動(49.6%);讓教師多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45.8%);教育部門切實重視(38.2%)等。
(三)學校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活動能有效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數據分析顯示,開展過教師心理健康服務的學校的教師,其心理健康水平都顯著高于從未開展過的學校的教師,并且經常開展的也要高于較少開展的。
(四)一些中小學校對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重視不夠
近半學校從未開展過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活動;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活動形式多樣,但有些效果不甚理想;一些中小學教師有尋求專業指導的意識,但缺少專業求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