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較好,但一些教師也存在工作滿意度不高、心理和諧度較低、職業倦怠以及身體健康狀況不良等問題,需要關懷。
●性別、教齡、學段、學科、學歷、職稱、職務、月收入不同的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有明顯差異。
●中小學教師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強烈、接納態度積極。
●中小學校服務于教師心理健康的活動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但在一些學校還存在重視不夠、缺少有效措施的現象。
●建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健全教師心理健康服務保障機制,學校給予教師更多的人文關懷,教師提升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為了解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現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更精準地為中小學教師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我們于2016年10月啟動了本次調研。
我們自編問卷,利用教師集中培訓時間,以方便取樣和個別教師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調查。調查對象為來自重慶、四川、貴州、河南、黑龍江、內蒙古、廣西、新疆、青海等地區的中小學教師。共發放問卷2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42份,有效率92.1%。
調查結果
(一)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較好
參與調查的中小學教師中,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占48.5%,一般的占47.1%。
1.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對工作有積極認識
調查中,85.3%的人覺得自己的工作有價值有意義;在實際工作中,97.3%的人認為自己能做到為人師表,95%的人能積極面對工作中的挑戰,90.6%的人能接受學校為發展而作出的改變。
2.大部分中小學教師重視自我成長
91.5%的教師考慮過自己的職業發展,90.5%的人很注重自身學習和成長,79.1%的人想了解教師職業發展規劃,57.1%的人為提升自我而進行過個人職業規劃。
3.中小學教師的人際關系良好,生活方式健康
98.2%的教師與學生關系融洽,97%的人能跟同事打成一片,90.5%的人有自己信任的朋友,89.9%的人在學校有自己的朋友,75.4%的人能與領導很好地溝通交流。
接受調查的教師中,90%有自己的娛樂休閑方式,81.6%工作之余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86.6%心情不好時有自己的調節方式;79.8%有鍛煉身體的意識,65.3%的人經常按規律飲食作息,15.5%的人堅持按時鍛煉身體。
4.中小學教師對教師職業有一定的認同感,但滿意度還需提高
在接受調查的教師中,喜歡教師職業的占78.5%,有48.9%的教師能夠接納目前的工作。
5.多數中小學教師對自己的生活、工作有掌控感,但心理和諧度較低
87.2%的教師能處理好生活、工作、學習的關系,86.4%的人面對學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72.0%的人不會因工作與家人發生矛盾。但是,調查中有49.0%的教師理想狀態和現實相差不大。
6.性別、教齡、學段、學科、學歷、職稱、職務、月收入不同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異
從性別看,男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對生活的掌控感和進取心總體上要高于女教師。
從教齡看,30年以上教齡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態最好;其次是21—30年教齡的教師,再其次是11—20年和5年以下教齡的教師。
從學段看,初高中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相當,但都明顯差于小學教師;初高中各年級教師水平無差異,但小學低段教師明顯好于中高段。
從學科看,體育和其他非考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最佳,語數英學科教師次之,理化地生學科教師最低。
從學歷看,專科學歷教師心理健康狀態最佳,本科學歷教師次之,研究生學歷教師最低。
從職稱看,中學高級職稱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其次是小二、小一、小高職稱教師,再其次是中一,中二職稱教師最低。
從職務看,校級領導的心理健康狀況最佳,中層干部次之,普通教師和班主任的最低。校級干部和中層領導無論在總體心理健康狀況,還是工作的滿意度、自我成長需求、心態的開放與進取方面都明顯高于班主任和普通教師,且校級領導感受到的身體和心理不適癥狀都少于一般教師。
從月收入看,月入4000元以上的教師在整體心理健康水平、對工作的滿意度、自我的控制感、自我成長等方面都明顯好于月入4000元以下的教師,同時身體健康問題和心理癥狀也要少得多(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