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30日訊(閩南網記者 肖曉錦 通訊員 甘元章)就業是民生之本。對于殘疾人而言,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是他們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在泉州,從電商平臺的發貨、售后,到生產車間里的縫紉機嗡鳴,從各個站點的暖心幫扶,到政策體系的堅實支撐,無數雙手正共同編織著一張助殘就業的溫情網絡,讓“被需要”的幸福感在刺桐城的每個角落悄然生長。
“被需要”的幸福感
“在這里工作很穩定。”走進泉州市殘疾人電商基地,28歲的小源正有條不紊地給店鋪選品、上架,一旁的小棋則仔細地檢查著準備發貨的商品。
這是泉州市首家殘疾人電商基地,引入一家由肢體殘疾人自主創辦的電商企業。公司現有電商運營各環節全職工作人員6名,居家辦公的兼職客服人員8名。在這里,每一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努力打拼,綻放著屬于自己的光彩。
泉州市殘疾人電商直播技術培訓班現場(泉州市殘聯供圖)
“盡己所能。”38歲的陳興涌是這家電商公司老板,6歲時左手不慎被碾米機所傷,造成終身殘疾。雖家境清貧,但陳興涌自幼樂觀勤奮。大學期間年年拿獎學金,還獲評“優秀畢業生”,卻因殘疾在求職時屢屢受挫。
“開網店、藥店、餐飲店,什么我都試過。”此后他多次創業,還擔任過殘疾人聯絡員等職。同是殘友,他深知殘疾人就業所面臨的困境。2022年,泉州市殘聯牽頭成立殘疾人電商基地,陳興涌憑借多年電商運營經驗,帶著自己的電商公司進駐,與殘友抱團創業,妻子則協助打理和招聘殘友。
因出生時缺氧致腦癱的小源,是公司最早招來的員工之一。中專學電子商務的他,畢業后就業遇阻,曾與人合伙開日料店,卻因疫情虧損停業。機緣巧合下入職公司后,他憑借專業基礎很快上手,現在已能嫻熟處理各項業務,還能負責電商入門培訓,每天自己乘坐公交車上下班。“這份工作很適合我,能自食其力,以后也想繼續在這里干下去。”談到工作,小源眼里閃著自信的光。
如今,基地已持續運營3年,不定期免費提供殘疾人電商基礎入門知識培訓,為有就業意愿的殘疾人朋友拓寬互聯網就業渠道,累計安置17名殘疾人朋友就業,其中5人考核認定為電子商務師,還通過上門教授、遠程協作、資源嫁接、推薦就業等形式,輻射帶動50余名重度肢體殘疾人運營網店創收,構建起殘疾人“就業安置+技能培訓+創業孵化”三位一體服務模式,推動助殘從“輸血式救助”向“造血式發展”轉型,正是泉州助殘模式中“被需要”的幸福感最生動的注腳。
“多一度”的關愛
三六一度集團生產車間里,頂部白熾燈灑下均勻的光。流水線上,縫紉機的嗡鳴此起彼伏,有些殘疾人員工正在完成衣服鎖邊工序,有些正在調整縫紉參數,偶爾抬手比出幾個簡單手勢,便完成溝通。這些動作自然流暢,融入車間的日常節奏里,透著別樣的溫暖。
“目前我們車間共有164名殘疾職工,是晉江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單位中安置殘疾人數最多的企業。”三六一度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5月,晉江市首家企業殘疾人協會在三六一度成立,多年來,集團以“多一度熱愛”的精神內核,為殘疾職工打造了充滿關愛與機遇的成長平臺,累計安置殘疾員工近700名。
“很感謝三六一度集團給了我平等就業的機會。”2021年8月入職三六一度的李強是一位聽力一級殘疾人,由于身體條件限制,之前找工作常常遇到困難,工作也不穩定。“入職后,最大的收獲是掌握了專業技能、實現經濟獨立。”李強說,通過工作獲得認可,證明了自身價值,這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三六一度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讓殘疾職工實現“人崗適配”,集團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安排包裝、質檢等崗位,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靈活調整工作節奏,還通過個性化培訓計劃、技能比賽等助力他們提升能力。針對聽障人士職工的溝通難題,企業組織班組長參加特教學校手語培訓,結合5G智慧工廠系統,徹底打破信息壁壘,確保溝通無障礙。
目前三六一度集團共有164名殘疾職工在崗(三六一度集團供圖)
在福利保障方面,集團全面落實社保繳納,為新入職殘疾職工提供3個月兜底薪資,推行餐補、住宿免水電費等政策,同時持續優化無障礙設施,從工作區到生活區全方位營造便利環境。
“公司提供的社保、住宿和餐補,大大減輕了生活負擔,穩定收入也明顯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條件。”李強說,多年來,他從最初的忐忑不安變得充滿自信,深刻體會到殘疾人只要有機會,同樣能創造價值。對于未來,他希望繼續提升技能,爭取成為技術骨干,期待在公司長期穩定發展。
“164名殘疾職工在崗位上的穩定發展,生動詮釋著‘勞動創造尊嚴’的真諦。”三六一度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被需要”的職業認同,天然呼應了三六一集團“多一度熱愛”的精神內核。當包容成為團隊自覺,企業便在實踐中淬煉出更具韌性的責任擔當,以“多一度”的關愛,三六一度集團不僅為殘疾群體搭建了實現自我的舞臺,也勾勒出這座城市推動殘健共融的溫情圖景。
目前,全市按比例安置10名以上殘疾人的用人單位有17家,其中三六一度集團旗下兩家公司獲評全國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基地、泉港福利印務有限公司榮獲福建省安排殘疾人就業愛心單位。
“一股繩”的合力
如今,一張由政府、企業、社會共同編織的助殘就業網絡正越收越緊,擰成一股繩。泉州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泉州市殘聯秉持“以殘疾人為中心”的理念,聯動多方力量,從政策扶持到路徑創新,從技能賦能到權益保障,全方位推動殘疾人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作為群團組織,泉州市殘聯主動對接、積極推動政府部門發揮職能優勢,強化信息聯通與工作聯動,形成齊抓共管幫扶殘疾人就業的工作合力。各類就業創業扶持資金精準投放,僅“十四五”期間就發放安置獎勵和社保補貼2248萬元,為企業和殘疾人注入信心。
泉州市2025年愛心助殘廣場活動現場
針對不同殘疾群體的需求,泉州創新推出一系列特色就業項目。全省規模最大的“托養照護+輔助性就業”中心,已為700多名智力、精神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與工作機會;“星青年”就業公益項目里,在全國首創孤獨癥關愛“一聯盟、一平臺、一基金”新模式,募集關愛基金超1.2億元;成立殘疾人電商基地,讓殘疾人在電商浪潮中,也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125家盲人按摩店在政策扶持下穩步發展,讓視力殘疾人憑手藝站穩腳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聚焦殘疾人技能提升,泉州讓“一技之長”成為殘疾人就業底氣。“十四五”以來,107期職業技能培訓班次第開展,電子商務、非遺技藝、種植養殖等課程,幫助9197人殘疾人次掌握實用技能;出臺《泉州市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獎勵政策》,舉辦了六屆全市性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既為殘疾人提供展示技藝的平臺,也通過比拼激發鉆研熱情。
在泉州,殘疾人就業創業的故事還在書寫,“被需要”的幸福感正化作無數殘疾人逐夢前行的力量。當政府、企業、社會的力量緊緊相握,當技能照亮前路、關愛溫暖人心,刺桐城正以最質樸的堅守,讓殘健共融的文明之花越開越盛,讓每個認真生活的人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收獲屬于自己的榮光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