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下河游泳啊,野外水域情況復雜,很容易出危險!”8月4日,三明泰寧縣杉城鎮河道管護隊員一邊沿著河岸巡邏,一邊大聲提醒著。
河道巡護
當日,由杉城鎮工作人員組成河道管護隊,對轄區內河道、坑塘、入水口等重點水域展開“拉網式”排查。每到一處,巡查人員都仔細檢查安全警示牌是否完好、救生桿、救生圈等救援設備是否配備齊全,對字跡模糊的警示牌及時更換,對缺失救援設備的區域現場登記并限期整改。
同時,工作人員還俯身查看岸邊防護欄穩固情況,用手機拍攝記錄可能存在的滑坡、塌陷隱患,同步更新水域管理臺賬,明確每處水域的責任人和每日巡查時段,確保風險管控無死角。
杉城鎮河道管護隊員發放宣傳手冊
排查整改提供了硬件保障,而宣傳教育則是防溺水工作的“軟件”支撐。為應對高溫天氣下溺水事故易發態勢,泰寧縣多部門聯動、全域行動,構建起“線上+線下”立體宣傳網絡。線上,通過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推送防溺水警示案例和安全知識;線下,在社區廣場、景區入口、主要路橋等人流密集場所,通過發放宣傳手冊、懸掛橫幅等形式,向群眾普及防溺水知識。
“手臂要伸直,按壓深度5厘米,每分鐘100次……”在國網泰寧縣供電公司暑期托管班上,泰寧縣總醫院趙進明醫生正用通俗易懂的短文拆解著溺水預防要點,還通過演示溺水急救心肺復蘇操作,讓家長和孩子學習急救措施。
暑托班課堂急救演示
針對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等重點群體,泰寧縣組織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宣傳,并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反復叮囑家長加強對孩子的看護。此外,鄉村“大喇叭”、社區廣播、流動宣傳車循環播放防溺水安全提醒,讓防溺水知識“聲”入人心。多樣化的宣傳手段,讓安全意識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從思想源頭上降低溺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此外,泰寧縣在傳統人力巡查的基礎上,創新采用“人防 + 技防”雙管齊下的防護模式。除了組織巡查小隊開展動態巡查,還在重點水域加裝高清監控攝像頭與智能語音警示設備,實現24小時實時監測。一旦發現人員靠近危險水域,系統將自動觸發語音警示,并同步向屬地管理人員發送預警信息,確保第一時間勸阻、處置,有效提升風險防控的及時性和精準性。這種智慧化的防護手段,與人工巡查相互補充,大大增強了防溺水工作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