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底,漳州市優質中小企業培育成果豐碩,已培育存量創新型中小企業26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8家,數量均位列全省第7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7家,居全省第6位。在質量提升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去年,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獲工信部重點支持,首批570萬元資金到位,支持力度位列全省第4位,僅次于廈門、福州、泉州。
近年來,我市堅持量質并舉,通過體系化培育、全方位幫扶、定制化服務,為優質中小企業打造了高質量發展沃土。數據顯示,2024年在庫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3年戶均營業收入達1.81億元,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00萬元;戶均凈利潤1195萬元,超出全省均值200萬元,全年上繳稅收9.14億元。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率達17.1%,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5個百分點,彰顯出強勁的培育效能。
在體系化培育方面,我市在2022年率先出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方案》,全市多部門聯動,共享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等名單,精準挖掘培育對象,建立“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培育庫,按“重點推薦、重點提升、重點關注”三類實施差異化培育,構建起有機銜接的梯度培育體系。
全方位幫扶為企業注入發展動能。資金方面,我市與16家銀行簽署服務公約,建立四項機制強化協作,連續三年舉辦融資需求發布會,累計促成56家企業獲銀行授信13.45億元。管理提升上,組織企業赴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研學,借力“滬明對口合作”“京明合作”搭建培訓交流平臺,助力企業家開闊視野。創新驅動領域,聚焦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建設六大創新平臺,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格林韋爾、科達新能源等企業在省級創新創業大賽中屢獲佳績。
定制化服務則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4家社會化服務機構深入50家中小企業開展政策申報診斷,圍繞高企認定、人才認定等關鍵領域“量身定制”申報規劃;通過專精特新申報輔導班、點對點入園進企服務,“一對一”解讀認定標準,有效提升了企業申報通過率,為梯度培育提供了堅實保障。
全媒體記者 朱丹宇 通訊員 范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