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7日電 農業部17日就《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綱要》和《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研究報告》舉行發布會,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合成建議,要積極推進農產品流通特別是農產品市場的立法。
張合成表示,《報告》里對海內外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模式和經驗也進行了介紹。美國是1937年就有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法律,日本是1921年就有了法律,這些國家都是法律先行,用法治來確定批發市場的布局,用法律來規范批發市場的營銷環境,包括市場主體的地位。
張合成指出,借鑒海內外這些制度的過程中發現,一個是法律先行,這是現在中國比較缺的。建議要積極推進農產品流通特別是農產品市場的立法。
二是政策有傾斜,政府有支持,政府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對流通有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包括相關的稅收優惠,土地方面的措施,這幾年中國對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三是要有堅實的微觀組織,即專業化農戶主導的合作營銷。通過實現農民的組織化,跨合作社的營銷組織來實現共同營銷,解決“賣難”的問題。
四是較好的硬件基礎,即先進的設施和設備、先進的裝備。這里面包括匹配社會信息化和環境條件的功能。批發市場進去就是一個公園,而不是污水橫流,紙片亂飛。
五是決策有依據,實現信息共享。批發市場形成的交易量和交易價格同時同步發布實現共享,為政府決策、引導市場、指導農戶生產發揮作用。
張合成強調,現階段以來中國還是傳統交易,還沒有形成電子交易,價格是采上來的,交易量現在還實現不了公開,現在大部分批發市場的數據還沒有實現信息共享,這五點都是中國在產地市場建設過程中需要借鑒、需要學習、需要實踐和繼續探索的五個很重要的方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