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跨境全球選品中心廈門館內,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挑選商品。福建日報記者 林聞 攝
“外貿優品中華行”全國紡織服裝對接活動現場,采購商在各大展位挑選產品。福建日報記者 林聞 攝
近日,由商務部主辦的“外貿優品中華行”全國紡織服裝對接活動在廈門啟幕,全國500余家外貿企業攜數千款優質產品集中亮相。含“新”量更高、性價比更優的產品讓前來觀展的民眾應接不暇,現場多家企業帶來的外貿優品開場即售罄。
美方濫施關稅措施,嚴重損害國際經貿秩序,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負面影響。為幫助企業穩住外貿基本盤、拓寬內銷渠道、開拓多元市場,廈門從渠道建設、出海服務、助力創新、法治護航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助力企業多元布局和穩步轉型。
各方搭臺,助力優品闖市場
“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外貿企業將海外積累的研發成果、創新技術引入國內,既能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也能打破市場邊界,實現國內外協同發展。”在對接會現場,廈門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振南信心滿滿。
公司研發的塑形內衣、運動裝備等產品,吸引了現場許多民眾。徐振南表示,數十年海外市場的錘煉,讓外貿企業在供應鏈、研發和生產環節積累了深厚優勢,這將成為企業在內外貿一體化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參加展會不僅可以讓民眾認識我們這些‘外貿優品’,還可以現場對接京東、天貓等頭部采購商,幫助我們高效對接國內市場”。
以往企業在“出口轉內銷”的同時,仍將外貿作為主攻方向。現在,隨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新審視市場布局,甚至考慮將內銷市場作為今后的主戰場。
為幫助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近日,夏商、永輝、樸樸等多家平臺積極表態,將幫助外貿企業開展拓內銷業務。
打開“夏商到家”小程序,SUNNY健身器材、奧佳華按摩椅、恩仕衛浴、大白衛浴等800多種優質外貿企業的優品已經上架銷售……今年以來,夏商民興超市迎來了50多家優質供應商新伙伴,其中有28家是知名的外貿企業。
“高品質的外貿商品一直受到市民青睞。夏商民興超市將在線上線下設置專區,并開展‘外貿優品進社區’活動。”夏商民興超市董事長潘虹說,為應對嚴峻外貿形勢對外貿企業的沖擊,深化開展內外貿一體化工作,夏商民興超市今年春節前就在商務部門指導下,開始對接優質外貿企業,并制訂專項市場扶持方案,開辟“綠色通道”,從產銷對接、快速準入到營銷策劃,為外貿企業提供全鏈路“護航”。
國內市場既是“避風港”,更是“新藍海”。內外貿一體化的核心,在于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任督二脈”,形成供需互促、產業聯動的良性循環。自2023年入選商務部等14部門公布的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以來,廈門持續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積極培育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鼓勵外貿企業參加符合條件的內外貿一體化展會,打造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一項項舉措不僅緩解了外部壓力,更重構了貿易的價值鏈。
協同發力,企業創新強韌性
在廈門火炬智能制造產業園,廈門篤正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鋰電池裝配線的生產依舊忙碌不停。
“在嚴峻外貿形勢下,雖然占到公司出口量一半左右的美國市場受到了不少影響,但得益于我們在新興國家市場的提前布局,目前,公司的出口訂單還比較穩定。”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曉琳介紹說,依托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供應鏈優勢,公司創新研發家用儲能領域的新產品,并面向B端拓展業務,成功開拓巴基斯坦、巴西等新興國家市場,僅在巴基斯坦就獲得了百萬訂單。
不僅如此,企業還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今年2月,篤正電子的一條全新鋰電池產線正式投用,通過智能化設備賦能,生產效率提升了30%。
面對復雜國際貿易形勢下的出海“風浪”,還有更多市場主體正在發力研發創新、數字轉型,提升應對風險的能力。
在前不久正式啟用的雨果跨境全球選品中心,廈門館的五金衛浴專區里各種爆款產品琳瑯滿目。其中,廈門大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鏡面淋浴噴頭吸引了不少關注。該款產品將400個微型出水孔融入鏡面設計,不僅美觀實用,還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產品體驗。
一方面專注產品的創新研發,提升競爭力;另一方面與政府協同創新,“抱團”出海。廈門大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尹艷梅介紹,三年前,公司帶著智能馬桶闖北美、南美市場,單打獨斗的出海模式成本高昂;現在,通過雨果跨境全球選品中心的資源整合、集約化服務,企業實現從“單兵作戰”到“集群出海”的跨越,可以讓更多符合國際標準的產品“走出去”。
“選品中心就像一個產業加速器,通過‘選品+跨境電商+產業帶賦能’的創新模式,打通廈門及福建優勢產業帶與全球市場的雙向通道。”廈門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廈門市通過政策創新、市場多元化布局、產業升級和政企聯動等組合拳,為企業開辟了“危機賽道”。近日,廈門市發布《二季度穩外貿措施要點》,聚焦出口信用保險、綜合評價激勵、拓展新興市場、跨境電商、內外貿一體化等五方面,真金白銀為企業減負。此外,廈門市商務局還通過整合廈門市“走出去”服務聯盟、廈企出海線上公共服務平臺及“海聯會客廳”服務平臺等資源,構建“五個一”出海綜合服務體系,助力廈門企業加快全球化經營步伐,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法治護航,開闊思路增信心
在當今復雜的國際環境下,企業的跨境經貿往來將面臨更多風險和阻礙,法治護航成為關鍵一環。
近日印發的《廈門市外貿企業涉外貿易糾紛應對指南(2025年版)》,就為企業規范外貿業務、規避常見問題、防范貿易風險、維護合法權益提供了參考。此外,依托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探索更多國際化交流合作。
“越是復雜國際形勢下,‘走出去’‘引進來’過程中的法治保障就越重要。”海絲國際仲裁促進中心聯合發起人安壽志表示。
在日前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聯合海絲國際仲裁促進中心共同主辦的“促進更中立、公正和友好的國際仲裁合作對話會”上,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金磚國家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仲裁界、法律界、工商界優秀代表,針對仲裁員在裁決爭議時如何保持公正,以及如何開展國際仲裁交流與合作等重要問題進行了對話和深入研討;同時,提出針對對等關稅措施和單邊制裁的因應措施,并呼吁維護企業跨境經貿往來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建設更中立、公正和友好的營商環境。
不只是法治護航,一系列創新舉措也為企業出海提升了底氣。不久前,廈門自貿片區發布《廈門自貿區支持離岸貿易加快發展十條舉措》,圍繞金融便利化、數字化賦能、人才保障、監管協同等維度,為企業提供全鏈條服務支持。
離岸貿易作為國際貿易的新業態,是衡量一個地區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新發布的舉措在國家政策的基礎上,疊加廈門自貿片區在鼓勵企業貿易創新方面的政策,力度更大,覆蓋面更廣。
以購銷合同免印花稅為例,該舉措依托廈門自貿片區獲批的離岸貿易印花稅優惠試點,可以讓注冊在廈門自貿片區的企業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時,其買賣合同免征印花稅(稅率為購銷合同金額的萬分之三)。政策實施后,將有效降低離岸貿易企業稅負成本。據測算,該政策預計每年可為廈門企業減負4000萬元。
“去年,我們公司的外貿額達65億元,其中印花稅近200萬元。政策實施后,能夠直接減輕企業的稅負壓力,增強企業開展離岸貿易的動力,推動企業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紫金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財務黃羽佳說。(福建日報記者 林聞 廖麗萍 林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