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市湖里區正式推出《湖里區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施工人員人身保險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聚焦轄區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項目點多面廣,在安全管理、風險控制方面存在很大難度的痛點,通過“保險+服務”模式為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系上“安全帶”。
小散工程、零星作業因其點多、量大、面廣、規模小、工期短、隊伍散,監管存在盲區,歷來是建筑施工事故的高發區。一方面,企業主體責任虛化,安全管理投入不足,且作業人員防護意識薄弱,違規操作現象普遍;另一方面,事故賠付機制缺失,善后處置易引發社會矛盾。
然而,現有的保險產品和開展模式,在適應小散工程、零星作業的特殊需求方面存在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湖里區創新推出小散工程人身保險制度,從維護工人權益、倒逼企業履職兩個維度構建安全治理新格局,既通過統一保費標準、強化事故預防服務,推動施工單位從“被動應付”轉向“主動防控”,又通過智能監控、安全巡查與保險聯動,構建起“事前預防、事中管控、事后救濟”的風險減量全鏈條閉環。
此次湖里區推出的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保險項目呈現多個亮點。首先,聚焦風險特點,實現量身定制,應保盡保。小散工程按造價階梯收費,覆蓋所有施工人員,保費不超過項目總額1%,每人最高理賠50萬元;零星作業按天投保,保費每人每天不超過10元,每人最高理賠20萬元。無論是家庭維修、小型裝修還是日常維護工作,都能為作業人員安全保駕護航,確保施工作業無后顧之憂。
其次,聚焦堵點卡點,實施快捷投保,實時宣導。將投保通道嵌入現有的“i廈門”市民綜合服務平臺,施工企業或作業人員掃碼填寫申報信息后,即可確認保障內容及保費標準,在線支付后即可完成投保,實現了集巡查、申報、投保、事故預防、理賠為一體,形成“專業可靠、全維覆蓋、高效便捷”的保險服務體系。
第三,聚焦為民初心,實行專項補貼,政府兜底。區政府投入預算資金50萬元,對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施工人員人身保險項目進行補貼扶助,力爭實現盈虧平衡、良性運轉。同時,湖里區總工會對零星作業施工人員投保,每人每天補貼50%,以最大誠意和最優方式確保相關政策惠及一線高風險作業人員。
“我們凝聚政府、企業、社會的合力,率先將零星作業納入社會保險保障機制,同時將小散工程投保安責險打造成為全省標桿。”湖里區常務副區長戴樂生介紹,通過將小散工程承保安責險與零星作業承保個人意外保險相結合,按照兩險合一、盈虧互補、動態運行的原則,遴選優質保險機構推出覆蓋全流程的專屬保險服務,實現良性運轉。
目前,湖里區已針對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人員保險事宜組織召開了多部門聯席會議,初步建立了區直部門、投保企業、保險機構“三方協作機制”,積極探索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常態化安全治理模式。下一步,湖里區還將以創新推出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保險項目為契機,深入探索以社會保險為紐帶的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制,助力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安全治理新格局。
?。ǜ=ㄈ請笥浾?廖麗萍 通訊員 王春華)
記者手記
于微小中看見治理溫度
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小散工程、零星作業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十分常見,比如建筑維修、設備安裝、市政管護等。它們是城市生活生產中的關鍵一環,卻也因為一些特性,成為安全生產監管的難點堵點。
打通堵點,解決痛點,不僅是城市安全治理的需要,也連著保障一線勞動者權益的民生大事,既需要嚴格執法的力度,也需要以人為本的溫度。在湖里區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保險項目的“小切口”中,能看見城市治理的溫度。
治理不“一刀切”。不因為是監管的“硬骨頭”而避重就輕,在強化監管的同時,通過部門協同,創新思路,解決監管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倒逼被監管主體主動參與,共同筑牢安全網。
治理不“拍腦袋”。好政策關鍵在落地,這需要更多地從政策受益者的角度思考,提升方案的可行性,制定符合人群特點的實施細則。比如,湖里區的這一保險項目,針對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的特點,量身定制保險方式,小散工程按造價階梯收費,零星作業按天投保,讓好政策真正變為治理的“對策”。
治理不“獨行俠”。安全治理是個復雜的工作,需要多元參與。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治理合力,方能實現更加長遠、良性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