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鹿單車停止運營 共享單車洗牌在即)
10月23日是小鹿單車暫停運營的時間。
近日,共享電單車企業小鹿單車通過官方微信發布通知稱,計劃于2017年10月21日起回收車輛,10月23日暫停運營。消息顯示,小鹿單車是北京市出臺明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政策后首家宣布暫停運營的企業。
此前北京交管部門介紹,北京市的電動自行車需上牌后上路行駛,鑒于電動自行車無牌照,屬違法上路行駛行為,小鹿單車多次被交管部門要求及時收回投放的電動車。9月15日,北京市交通委發布通知稱“本市不發展電動自行車作為共享自行車。各區和相關管理部門將加大執法和處罰力度,維護城市正常運行秩序”。目前,小鹿單車表示,用戶可自行申請退還押金,7個工作日內將按原路返還。
“共享經濟本身就是規模經濟,”賽迪顧問有限公司創新創業事業部經理王高翔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成規模的共享經濟不僅面臨較大成本攤銷的壓力,同時在用戶量較低的情況下也難以發生有效的入口經濟,長時間虧損甚至難以運營的問題基本上可以說是必然。”
共享電單車暫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小鹿單車注冊成立于2016年12月29日,注冊資本341.39萬元。該企業按公里數計費,每公里收費0.5元。
針對暫停運營的原因,小鹿單車發布的通知中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已經頒布《北京市自行車停車秩序專項整治方案》,要求已投放電動自行車運營的企業主動回收投放車輛,因此,小鹿單車積極配合暫停運營。用戶可自行申請退還押金,7個工作日內將按原路返還。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電單車因為安全問題一直備受質疑。今年5月22日,交通部發布《共享單車征求意見稿》,明確表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此前,上海、杭州、鄭州等城市也對共享電單車下達禁令,要求停止運營。今年5月,上海市對共享電單車下發暫停令,并對已上路的6萬車輛進行處理。5月27日,鄭州市相關部門對該市共享電動自行車業務相關公司負責人進行約談,要求立即停止運營。
9月,《北京市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出臺,其中明確提及北京市不發展共享電單車。9月17日,杭州對市內提供租賃電動自行車業務的企業進行了約談,要求在限定時間內,自行對本平臺車輛進行清理并暫時退出杭州市場,針對逾期不清理且未退出的企業將開展專項整治。
除小鹿單車外,陸續已有多個共享電單車品牌被叫停。今年1月,深圳上線的7號電單車被叫停,已投放的400多輛電動車被責令收回;今年2月,小蜜電單車在北京投放了50輛共享電動單車,被交管部門緊急約談,要求將投放的車輛全部收回。
下半場角逐
其實,不僅僅是共享電單車這個細分行業,共享單車整體開始進入雙巨頭競爭的格局。這也意味著,長尾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
2017年ofo、摩拜接連宣布獲得巨額E輪融資,悟空單車、3Vbike相繼退出,行業激烈競爭的背景下,共享單車市場洗牌效應已初見端倪。易觀發布的《2017年6月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ofo月度活躍用戶增至4073.5萬,居第一位;摩拜月度活躍用戶增至3548.6萬,排名第二。
在APP活躍用戶次月留存率方面,ofo、摩拜單車、永安行分別以57.2%、46.1%、36.4%分別占據中國共享單車APP活躍用戶次月留存率的前三名。在用戶使用頻次方面,ofo6月的用戶總使用次數為70764.3萬次,排名第一,摩拜的用戶總使用次數為60269.8萬次,排名第二,小藍單車以4481.3萬次,排名第三。
“共享單車本身作為一種互聯網經濟,必然會發展成‘兩巨多彩’甚至‘一巨多彩’的局面。”王高翔指出,“在巨頭占據大多數市場份額的同時,也會有一批具有自身特色,面向細分市場或區域市場的‘出彩’型企業或項目,但這些項目或企業如何找準市場定位,在巨頭的夾縫中生存甚至盈利,將是這些多彩企業亟須解決的問題。”
而共享單車發展至今際,行業也正在面臨轉折點。“共享單車目前的問題主要包括商業模式層面和外部性的問題。其中,共享單車企業現有的商業模式往往建立在大規模投放、大規模使用的基礎上,但在用戶培育期的現階段如何破解發展中的問題,是共享單車的重要話題。同時,由共享單車帶來的交通擁堵、亂停亂放等外部性問題,也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王高翔表示。(記者 楊清清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