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被抓前試圖轉移資產 其家人銀行卡均被凍結
眼看“雪球”越滾越大,王某妙心里似乎也并不淡定。一位曾經為王某妙拍攝個人宣傳片的人員介紹,王某妙曾吐露,他常去湄洲島和普陀山拜佛,“其實我去進香都不會有太大的愿望,就是求平安。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去講,做任何事情都是平安最重要。平安已經包括所有了。”王某妙當時如是說。
對自己違法犯罪可能被查,王某妙并不是沒有預感。一位在銀行工作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出事前,王某妙曾利用親友,對自己的資產進行了轉移,“不過這條線上的資金后來都被凍結了。”
王某妙的哥哥也坦言,自己的賬戶也都被凍結,“連我父親取退休金的卡也被凍結了。”對于王某妙,其哥哥并不想多談,他只是強調自己并不知道弟弟做的究竟是什么事情。
據了解,王某妙被抓后,其姐姐曾到銀行要求掛失自己的銀行卡,不過因為其銀行卡已被凍結,她的掛失要求沒有被通過。
警方提醒
傳統集資詐騙 經濟不好倒得越多
新型網絡詐騙 經濟越不好越火爆
晉江警方提醒,各類集資詐騙有幾個特點。第一,“頭頭”以女人居多,因為剛啟動時,大部分都是熟人關系,而婦女,尤其是家庭婦女,會讓人覺得“可靠”。
第二,行騙的人大都學歷偏低,其中文盲占相當大的比例。
第三,前期參與的受害者幾乎都能賺到錢,隨后,便開始口口相傳,越做越大。
傳統非法集資的方式,每到經濟不好的時候,倒會和“老板”卷款而逃是高潮。
但新型的網絡詐騙則相反,越是經濟不好,參與的人就越多,因為越是經濟不好,人們的投資渠道就越少。
晉江非法集資的演變?
一年多的時間里發展會員30多萬人,人員涉及全國31個省份,涉案金額達數億元……借助網絡,沃客打著高收益“理財”的旗號,使自己的非法集資“游戲”更加隱蔽,也更為奏效。
記者從晉江市公安局經偵部門了解到,晉江非法集資從上世紀80年代的標會開始,經歷了4個階段的演變,呈現出越來越隱蔽、越來越“高級”的姿態。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晉江乃至閩南地區“標會”開始風行,幾乎每個村都有標會。盡管歷年來不少會頭卷款而逃,但是標會在閩南依然盛行不衰。這主要是因為,一直以來,市民家中的閑錢缺少良好的投資渠道,而很多需要錢的,由于條件限制想拿到銀行貸款非常難。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高利息貸款開始盛行。跟標會比,高利息借貸分紅通常更高,收益來得更快。
晉江婦女林某,原本只是在家里開一個小日雜店。2001年,時年38歲的她,以經營日雜店需要資金周轉和兒子做生意為由,開始跟身邊的熟人借錢,回報則是1.5分利息。后來,利息越來越高,一直加到4分,越來越多人將錢借給她。林某將上述借款大部分用于支付利息,一部分用于家庭揮霍,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游戲”,竟然玩了11年。2012年12月,因無力繼續支付利息,林某不得不逃匿。而此時,她已經從50名群眾處巨額借款數百萬元。隨后,林某被警方抓回,并因詐騙罪入獄。
2000年后,晉江地面上的集資游戲又再度升級,不再像標會和高利息借貸那樣,是赤裸裸的“你借我還”,很多都披上了“投資”外衣。比如幾年前著名的小白鯨案件,由于有“投資項目”的誘惑,受騙者幾乎涉及晉江各個階層。
到了最近幾年,隨著3M等新型詐騙方式興起,由線下轉向線上,隱蔽性和欺騙性更強。一些人打著“高收益理財”、“網絡培訓”等旗號,大肆開展違法傳銷、非法集資活動。(記者 朱艷 黃偉強 許春 通訊員 陳曉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