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接山海,一水興產城——在同安,這不僅是一句詩意的描繪,更是實實在在的生態圖景。
縱覽同安,一體化推進治山、治河、治海、治城的實踐與成效躍然眼前:東西溪作為同安母親河,水清岸綠的美景孵化出一個個文旅活動與項目;軍營村作為廈門最高村之一,有力詮釋了“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理念;同安灣作為廈門最大內灣,承載著各類重量級賽事,塑造出產城人融合發展高地。
實踐證明,生態保護不是發展的包袱,而是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和底氣。當前,同安區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深入開展“經濟發展再提質”“城市管理再提升”“基層治理再提效”“工作落實再提標”活動,大力推進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城區、美麗園區“五大美麗”建設,持續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的“同安樣本”,堅持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天,本報聯合中共同安區委宣傳部推出“奮力拼搏展作為 富美同安爭先鋒”系列報道第六期,聚焦同安以生態之美點亮發展底色的生動實踐。
治水有道 打造宜居宜游之城
上周末,臨近大同街道田洋村的西溪流域熱鬧不已。白天,人們踩水捉魚、露營野餐;夜幕降臨,天鵝船亮起燈光,星星點點漂游河面,正是市民消暑好去處。
這是自然生態與休閑娛樂融為一體的“溪游同安”項目。貫穿暑期的文旅活動給夏季帶來一陣清涼,夜游西溪、皮筏艇大賽、溪畔瑜伽等玩法將持續到8月底。自去年起,田洋村與同安城建集團共同打造田洋西溪生態產業鏈,成為生態治理與生態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代表,吸引著周邊乃至島內的市民群眾紛至沓來。
這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色,對于昔日污水遍布的西溪而言,是令人驚訝的蛻變。為了做好治水這篇文章,同安區創新“全收集、全處理、全補水、全清淤、全修復”的“五全”流域綜合整治體系,通過正本清源、農村治污等項目,從源頭遏制污水進入西溪流域。在此基礎上,強化水資源保障和安全水系建設,讓溪流變身生態走廊,實現生態保護與改善民生的雙贏。
2024年,西溪成功入選福建省第一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從數據上看,西溪流域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逐年改善,從2015年的水質達標率0%,到2018年至2024年持續7年達標率100%。
水在城中繞,城在水中興。山、水、城相伴相依的同安,現有安全生態水系120.85公里,新增綠地284.55公頃、慢道29.55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3平方米,宜居宜業宜游生態之城正在形成。
治山有方 激活鄉村振興引擎
日前,中國氣象局發布16條全國暑期避暑旅游路線。在福建“閩山海韻·瓷茶沁涼”路線中,同安七彩池榜上有名。
如藍寶石般透亮的七彩池,就位于近千米海拔的蓮花鎮軍營村。在這里,氣溫常年比廈門城區低七八攝氏度,歷來是市民游客的避暑勝地。這個暑期,“暑到山”生活季活動持續開展,高山潑水狂歡節、云邊燒烤趴、禪茶雅集、星空影院等十項活動吸引著人們登上高山。
這座曾經的邊遠山村,近5年的年均游客量達到65萬人次,榮獲“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文明村”等稱號。“生態財富”的價值不僅體現于此,更直觀的一個事實是,這里就連空氣都能賣錢。
2022年,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建成運營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臺,發放全國首批農業碳票2張,軍營村、白交祠村分別獲得了編號為0001和0002的農業碳票。58歲的軍營村黨支部書記高泉偉坦言:“長這么大,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在山上種植茶樹還可以賣‘空氣’的事,雖然錢不是很多,但讓大家看到了農業還有另一種出路。”
目前,軍營村茶葉種植6500余畝,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茶園。當全村人都真切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也隨之激發。
據悉,軍營村踐行“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理念案例已入選2024年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庫,向更多人講述著“高山變靠山”的故事。
治海有策 展現產城融合魅力
今年初,廈門再添國家級榮譽——同安灣入選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第三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這片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海域,不但造就了文旅熱度日益攀升的環東浪漫線,還孕育了產城融合的同安濱海新城。
眼下,同安“環東風情季”系列活動正如火如荼。作為連續舉辦三年的同安文旅招牌,該系列活動串聯山、海、城文旅資源,深入同安灣沿岸多個漁村,邀市民游客感受濱海風情。日前舉辦的首站活動走進西柯街道浦頭社區,三天活動累計人流量近萬人次。
坐落于這片海岸的同安濱海新城,成為“兩高兩化”的典范新區、創新創業的科學之城、宜居宜業的浪漫灣區。在這里,已構筑200公里長的通達路網,匯聚30所中小學和完備的醫療養老體系,還擁有高端濱海酒店群與4座商業綜合體,超20萬常住人口安居樂業。
文旅活力與產城脈動,都建立在優良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自2006年啟動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工程以來,同安灣清淤2.2億立方米,納潮量增加4400萬立方米,海域水體交換能力提升30%,海洋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提升,一些消失多年的野生海洋生物重新出現在這片海域。立足“沙灘修復+重構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同安灣實現了從養殖灘涂到濱海濕地、從傳統漁村到生態新城、從淺灘濁水到親海勝地的轉變。
同安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持續推進“五大美麗”建設,打通山頂到海洋全域保護治理的目標路徑,堅持海陸統籌、河海聯動,形成符合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的國土空間格局,為廈門加快建設美麗中國樣板城市貢獻同安力量。
(廈門日報記者 林健華 通訊員 鄭素描 楊心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門:近兩百輛早餐車出動 為環衛工人送愛2025-07-23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