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六區公布2025年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學位,不僅學位大于申請人數,至少三個區實現公辦小學一年級學位自由。
積分入學主要是提供給非戶籍的隨遷子女在廈上小學一年級的招生制度,積分由適齡兒童的父母在廈的居住、社保年限等組成。
今年積分入學報名人數比去年少
近日,六區公布可以提供給隨遷子女積分入學的學位,今年總積分入學學位是“18135+”。之所以是“18135+”,是因為翔安區沒有公布具體的積分入學學位數,但是,翔安區教育局表示,沒有參加積分入學報名,現在也可申請公辦小學,這顯示公辦學位肯定大于1589個。
今年首次出現積分入學學位數遠多于報名人數——根據4月底積分入學報名人數,今年報了14004人,比去年少了近2000人。依照經驗,到派位時,真正參加積分入學派位的會少于14004人,因為有一部分人會申請落戶。
對于積分入學學位數和報名人數,學位數比報名人數多了4000多人,去年學位數比報名人數多了千余人。
思明湖里公辦小學一年級學位仍緊張
從今年的積分入學數據看,只有思明區和湖里區的公辦小學一年級學位仍然無法滿足隨遷子女積分入學要求,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和翔安區今年公辦小學學位基本上滿足積分入學需求,其中,集美區、同安區和翔安區教育局都明確:如果錯過4月份的積分入學報名也沒有關系,現在還可以申請上公辦小學一年級。
此間社交媒體分析說,從數據上看,今年至少剩余4000多個民辦學位。不過,并不能這樣簡單地得出結論,特別是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和翔安區,一些剩余的公辦小學學位地處偏僻位置,因此,一些隨遷子女可能會選擇在暫住地附近的民辦學校就讀。
積分入學報名人數減少,應該還是出生人口減少的原因。因此,或許到了探索小班化教學,以及學位供給的“潮汐使用”機制的時候了。
(廈門日報 佘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