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就有市場
國內論文代寫代發市場達十億元
就在此次事件曝光后,一些所謂“正規第三方機構”甚至借機宣傳,有一家機構便向一名時常聯絡的醫生發去信息稱,被撤銷的論文作者就是因為找了“非正規第三方機構”才出事,而他們可以保證“足夠權威”。
“一些地方醫院和一些不算太熱門的科室,在論文發表方面肯定也會弱一些。”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醫生向錢報記者表示,按照相關主管部委的明文要求,醫生的級別晉升需要有相應的論文發表,或者作學術報告,“很多醫生工作都很忙,哪有那么多時間寫論文,坦白說,不熟悉里頭套路的,大多數人很難完成晉升的論文指標。”
一般的套路,就是通過“第三方機構”來完成論文的發表。
“不要覺得此次被曝的是醫療行業就說醫療行業是重災區,其實國內很多行業都是這樣。在目前的評價體系下,很多人都被逼著發論文。”學界專家熊丙奇說。
在上述醫生看來,“在論文數量的行政化要求下,有需求就有市場。”需求很大,市場也很大。早在2009年,武漢大學的一個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的論文代寫代發市場已達到10億元以上的規模。
錢報記者了解到,以醫療行業為例,一般情況下,一名醫療人員要花15年時間,才能完成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生的晉升。這個過程中,需要實操能力,也需要論文發表。
熊丙奇坦言,國際學術界也重視論文,但他們更重視論文本身的創新質量,不僅僅是看數量。而我國目前的學術管理和評價體系中,只要發表,基本不看論文質量。
南通大學副校長兼附屬醫院院長高建林等數位“上榜”醫院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都表示,此次事件應該說和職稱晉升制度有關系,國內對醫院、學科、學術、人才的評價體系與制度都如此,真正能量化評價、予以采信的大都是科研指標。而此次,從內容到投稿都造假,完全委托第三方代理機構,這是最惡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