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9日下午15:00,上海市兒童醫院瀘定路院區嶄新的住院大樓里,電梯一上12樓,記者就被一陣歌聲吸引過去。原本安靜清冷的樓道里,一下子多了幾分暖意。
樓道的正中間,正對著電梯間的,是一個“兒童樂園”,叫陽光小屋,是專門給這個樓層孩子住院期間提供的學習娛樂場所。房間裝飾用了暖黃色的主色調,配以五彩斑斕的墻面軟包,放著古箏、電子琴、PPT背板,還有海洋球、滑滑梯。樂園里,有幾個來自上海金鼎學校的老師一邊給孩子們播放英文歌曲,一邊教孩子們動手畫畫。
這是12樓病區的一項新待遇。從2016年3月5日開始,每周二都會有12所中小學校、幼兒園的老師們,來這里給孩子們上課——這堂課被稱作“彩虹灣病房學校”。這里的孩子,都是血液腫瘤科和腎臟風濕科收治的住院患兒。每周一次的課程,對他們來說,珍貴異常。
陽光小屋里,剛剛住進來沒幾天的家長,帶著孩子到處玩耍、體驗;住了一段時間的,有了經驗,奶奶們會時常提醒志愿者拍照不要拍孩子正面,生怕孩子的照片被傳到社交網絡上;接受治療時間較長的,特別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帶著孩子席地而坐、認真聽講。
電視和IPAD成為病童的“新老師”
如果你再稍稍往走廊深處走兩步,你會發現,真正的病房與想象中并不一樣。整潔舒適的環境中,總彌漫著一絲絲“無聊”的氛圍。
要知道,這是全中國最好的兒童醫院之一,這里收治的血液腫瘤患兒中,有約80%的存活率。按常理,病房里應該熱鬧得很。大多數患兒都對自己所患疾病的嚴重性一無所知,他們只不過血小板低了些、白細胞高了些,能走、能動。從表面上看,除了因為化療變成了光頭,其他跟正常孩子沒什么兩樣。
想象中家長之間互相安慰、聊天,孩子們互相打鬧的場景在實際情況里并不多見。更多的時候,家長們自顧自地低頭刷著手機,孩子們則躺在病床上,一只胳膊定在那里掛水,另一只胳膊唰唰地在IPAD上快速來回移動——都在玩游戲。
“(跟病友家長)要聊的,在剛住院那會兒都聊完了。沒啥好聊的。天天待在病房里,也確實無聊。”一名患兒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間也不多,因為他們要輪流接受治療,同病房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間很有限。
上海市兒童醫院志愿者基地曾在2014年做過一項以白血病患兒為例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63.36%的患兒在患病后會產生情緒的改變,其中暴躁者占78.31%,嬌氣者占19.28%,不愿說話的占13.25%。
這些孩子中,只有11%的孩子堅持上學,剩下89%的孩子全部辦理了休學手續。患兒的平均住院次數為9次,平均住院時間為16.08個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