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去悉尼歌劇院演出,結(jié)果是在臺下給人伴唱?在每人交了兩萬多元之后,18名北大教工合唱團的成員,踏上了事后讓他們尷尬的澳大利亞之行。
將他們送出國門的是個人獨資企業(yè)北京友誼聯(lián)盟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簡稱“北京友誼公司”)。多名教工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此行全程13天,包括演出、參觀等等,最初,他們被告知這是一次“公務交流”,但最終,他們拿著個人訪客簽證,登上了赴澳的飛機。
“演唱1~2首歌曲”變成“在臺下給歌手伴唱”
2月12日晚7點登上悉尼歌劇院舞臺演出,18名北京大學教工盼望這一刻已久了。
若一切按照與北京友誼公司的合同約定,這些北大教工合唱團的成員,將在悉尼歌劇院一展歌喉,演唱1~2首曲目。
“能登上悉尼歌劇院的舞臺,這一輩子都值了。”一名教工說,為了演出成功,每周1次的練習增至3次,2月2日到達澳大利亞之后,連在機場、大巴車上和酒店大廳,他們都不放過練習的機會。
教工王德利表示,他們練得最多的曲目是《我的珠穆朗瑪》,因為“這首歌有民族特色,參加文化交流活動,選這首歌比較好”。
但是,2月12日中午,北大教工突然被隨行工作人員告知:這些歌當晚在悉尼歌劇院不能唱了。
多名教工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他們被要求改唱《我的祖國》的副歌,并且是給一名安徽籍歌手伴唱。教工們有些不滿,但還是急忙開始了新的排練。
這首大約5分30秒的歌曲,副歌共3段,大約1分30秒,不到全長的三分之一。
“后來我們才知道,那是安徽籍歌手的演唱會。”教工趙曉梅說,《我的祖國》系演唱會的19首曲目之一,而當北大教工后來拿到節(jié)目單,才發(fā)現(xiàn)這首歌的伴唱欄印的是另兩個合唱團,并沒寫北大教工合唱團,“我們很憤怒。”
多名教工回憶,他們在歌劇院并不像“演出者”:沒法走演員通道,而是每人手里拿著一張“觀眾票”,在劇院門口排隊;入場后沒法到后臺候場,每人均被安排在觀眾席第一排,等待演出的到來。
《我的祖國》是安徽籍歌手當晚演唱的第二首歌。多名教工稱,他們彼時起立,但未能上臺,只能原地站著,在臺下背對觀眾、面朝舞臺唱著副歌,“連話筒都沒有”。而臺上已有兩個合唱團。
“這不行,必須得轉(zhuǎn)過身,哪能背對著觀眾唱歌。”趙曉梅對身邊的教工說。在唱最后一段的時候,她與身旁教工商量著,一齊轉(zhuǎn)身面對觀眾,其他教工也跟著轉(zhuǎn)了過去。
遠道而來,約定的演唱1~2首曲目,怎么成了在臺下給歌手伴唱副歌?看重此次演出的一些教工開始認為,自己被北京友誼公司戲弄了,“有的觀眾好像在嘲笑我們”。
在部分當?shù)孛襟w看來,北大教工也不像是來演出的。澳洲華人網(wǎng)報道稱,安徽籍歌手演唱《我的祖國》的時候,邀請了臺下來自北京的北大合唱團等等,“與她一起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