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宣傳透露的官方色彩
北大教工為何遠赴澳洲?項目宣傳傳遞出的官方色彩無疑是原因之一。
事情可追溯到2016年10月。北大教工提供的一份錄音顯示,在排練現場,合唱團的指揮高維鴻引薦了一個名叫魏慶輝的人,稱其為“魏主任”“文聯的領導”。在這段20分鐘的錄音中,魏慶輝對這一身份并未否認。
高維鴻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自己是北京某中學的音樂教師,“中學領導跟魏主任合作多年了,去過美國、加拿大(參加演出交流)”,魏也和校領導在一起開會,她感覺其系文聯領導。此番,高維鴻便向其詢問北大教工能否出國演出。
魏慶輝給了肯定的答案。魏告訴教工們,文化部近年在海外推出了“歡樂春節”活動,2017年春節,澳大利亞將把悉尼歌劇院作為演出場地之一,中國駐澳使館也會舉辦中國文化周活動,“我們這次邀請大家去,也是參加這兩個主題的活動”。
澳大利亞之行共13天,魏慶輝把這稱作“公務團組”。前述錄音顯示,她稱,除了“公務的交流訪問”以外,其余日子,他們設計了一些“便于訪問、便于參觀、便于了解當地文化”的旅行。
“我們出訪就是沖著文聯這個牌子去的。”教工王德利告訴記者,文聯是有官方背景的,他們才去參加,“如果你說是一個企業搞的活動,我們大部分人會選擇不去。”
但在悉尼歌劇院演出的糾紛發生之后,多名教工聯系了北京市文聯,對方否認魏慶輝是其工作人員。今年3月的另一份錄音則顯示,魏慶輝面對多名教工討說法時,自稱不屬于文聯哪個部門,但是系“文聯系統的”。
中國文聯、北京市文聯多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魏不是文聯員工。一名工作人員認為,她可能是其會員單位北京某協會的工作人員,“她對北京中小學比較了解,我們有一些項目,就通過她聯系,搭個橋”。不過,該協會工作人員受訪時稱,魏慶輝也非其工作人員,只是曾有些活兒外包給了她。
今年7月,記者就此詢問魏慶輝,她回應稱在北大介紹時沒自稱文聯工作人員,且有在群里糾正錯誤的身份信息。當記者追問其是如何介紹自己的,她稱不記得了。
在彼時魏慶輝介紹項目之后,赴澳“出訪”活動吸引了18名北大教工、3名合唱愛好者以及5名教工家屬報名。2016年11月,王德利交了2.77萬元的“赴澳大利亞交流款”,收據上的收款單位為“北京友誼聯盟文化交流中心”。
工商資料顯示,該中心系成立于2008年的個人獨資企業,注冊地址為北京某賓館018室。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這是一間地下室,門上貼著某機電設備公司的牌子。賓館員工稱,地下室租金每天50元,部分公司曾在此注冊。
記者獲取的一份北京友誼公司員工資料載明,魏慶輝系該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