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不同導致校內外享受到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開始分化
隨著免費義務教育的普及,家庭在教育系統內部的支出,尤其是公立教育系統內部的支出開始減少并趨同。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不同家庭在子女教育投入上的趨同。收入差距越大,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對教育需求的差異就越大。
當公立教育系統的質量無法達到預期的時候,一部分收入較高的家庭會轉而到私人教育市場上尋求更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當免費政策實施之后,公立學校更加偏向于提供標準化、規范化的教育,導致一些家庭對教育的差異化需求無法在公立教育系統內部得到滿足。如果當地的私立學校較為發達,這一部分家庭很可能轉而選擇將子女送到私立學校就讀,從而導致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服務人群的日漸分化。如果可選擇的私立學校有限,這些家庭也有可能選擇將子女送到課外補習班,從而導致不同家庭在學校教育之外獲得的市場教育資源的分化。
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在校內和校外享受到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開始分化,由此造成新的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市場化的教育提供者是否對傳統的體制內學校產生影響?這又會給學生和家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作者為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