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鐵濱海快線正式開啟全線空載試運行,記者登車體驗。記者 施辰靜 攝
坐地鐵,坐出“準動車”的感覺——8日,福州地鐵濱??炀€正式開啟全線空載試運行,記者登車進行初體驗。試運行全程時速超100公里,從濱??炀€閩都站出發,經停南公園、三叉街、帝封江、祥謙、首占、濱海西、大數據等7站后抵達機場站,全程耗時近40分鐘。
這標志著濱??炀€由建設期全面轉向運營籌備階段。這條串聯主城新城、沿江向海伸展,銜接地鐵、國鐵、機場三種交通方式的城市“新動脈”,將帶著市民群眾“坐地鐵乘飛機”的美好期盼,進入線路建設的最后沖刺階段,預計于年底前正式開通運營。
濱??炀€與其他已運營線路最大的不同就是,計劃采用普通列車、大站快車、直達快車三種運營模式,普通列車模式將停靠全線車站,大站快車模式將選擇性停靠部分車站,直達快車模式中間可不停站,福州火車站到機場最快40分鐘可直達。
試運行是軌道交通開通初期運營前的“全真模擬考”。福州地鐵建設有限公司技術部副經理祁小兵介紹,在試運行階段濱??炀€將圍繞“快慢車”切換等焦點問題,從跑圖測試、綜合聯調、服務優化3個方面開展不少于3個月的測試。
福州地鐵濱??炀€機場站。記者 施辰靜 攝
據悉,測試期間,每天線路會進行超200列次不載客的密集行車演練,檢驗時刻表的有效性,全面驗證列車運行圖兌現率、正點率等核心指標嚴格達標。在模擬早高峰大客流、突發設備故障等100余種場景中,信號、供電、通信、車輛等多專業協同作戰,挖掘智能調度系統的極致性能。對“快慢車”的切換邏輯開展不同等級的壓力測試,確保通車后實現“普通列車+大站快車+直達快車”三種運營模式無縫銜接。從列車到站臺,針對“快慢車誤乘”“行李搬運”等機場線特色場景,還將通過“情景模擬+實戰演練”鍛煉運營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故障應急處理能力,全流程提升乘客體驗。
福州地鐵濱海快線采用車身尺寸相對更大的市域A型車,全列4節車廂共計196個座席,客流高峰時最大載客量約1084人。每節車廂端部還為乘客設置了大件行李柜,可容納4個24寸行李箱。車門寬度拓寬至1.4米,嬰兒車、行李箱通行更從容,還專設輪椅固定區。
列車的最高時速達140公里,比時速80公里的地鐵提速75%,但是由于車廂配備壓力波控制裝置,在高速過隧道時耳部不適感大幅降低。
此外,車內搭載智能照明系統、無線充電模塊,列車上采用28寸16∶3的LCD電視屏,可以分屏形式清晰地為乘客顯示時間、站點信息、滾動字幕、宣傳圖片、直播節目等信息。
又訊 目前,濱??炀€“風水電”裝修已完成92%,15座車站已初露“真容”。這些車站以“翼展宏圖”為整體設計理念,結合線路共性設計元素及屬地文化特色,將車站設計與城市發展戰略相融合。
此次試運行期間,記者就對大數據站和機場站“先睹為快”。
大數據站位于文松路與規劃路交叉路口,鄰近長樂區政府及福州海峽青少年活動中心。設計方案提取飛鳥振翅飛翔的形態,以展翼造型為設計靈感,采用半裸裝設計風格,以天花燈具一體化的弧形反光板作為裝飾元素,將照明燈具、機電管線、綜合支吊架等作為車站裝飾裝修一部分,突出空間高度,減少吊桿等裝飾構件。這樣的“工裝風”既實現了降本增效,而且不失簡潔美觀,還易實施維護。
機場站位于長樂機場T1航站樓東側,規劃機場綜合交通中心大樓下方。作為重點車站,裝修設計方案以“海絲門戶”為設計主題,以大厝的屋頂流線造型為設計元素,延展形成客機展翅起飛的造型,寓意城市發展如“翼展宏圖”的起飛升騰姿態。換乘空間以福州城市形象標識為設計元素,并設置舷窗,配合多媒體屏幕,營造體現科技、輕盈、振翅、高翔的站點氛圍特質,充分展現福州作為海絲門戶的開放與包容。
據了解,福州地鐵濱海快線共設3座換乘站,可鏈接其他地鐵線路:福州火車站站可換乘1號線,東門站可換乘4號線,帝封江站可換乘4號線、5號線。(記者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