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問題
1.部分院校辦學條件不達標。部分學校在校生數低于2000人設置標準,生師比超過18:1的院校近800多所。
2.財政投入不足。按照國家要求,到2017年各地高職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但是各地都有一批院校存在差距,地級市政府舉辦院校和國有企業舉辦院校尤為嚴重,一些地級市政府舉辦的院校年生均財政投入低于4000元,一些國有企業舉辦的院校低于2000元。
3.部分院校專業建設能力較弱。部分專業點的專任教師數不到2人,還有一部分專業點無專任教師,專業課程設置或缺乏標準、或有標準而不執行,頂崗實習管理不嚴,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收獲不大。
4.研發和技術服務能力偏弱。部分學校連續三年基本沒有縱向科研到款額,部分省份一半以上的高等職業院校基本沒有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一部分高等職業院校連續三年沒有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
四、有關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提高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提出如下建議。
1.加快改善薄弱院校辦學條件,足額配置專任教師,提高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加強校內實踐教學設施設備的投入,每一所院校都要達到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的要求。
2.開展對地方政府落實生均撥款制度的專項督查,監測財政資金落實及使用,重點解決地市級政府投入不足問題,全面實現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12000元。
3.加大對民辦院校的支持力度,加強對舉辦方經費投入的督查,確保民辦高等職業院校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等基本辦學條件達到標準。
4.強化專業內涵建設,加大引進優秀人才和教師培訓力度,建立健全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專業教學標準,將產業先進元素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形成技術技能培養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相輔相成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5.提升技術研發服務能力,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構建產學研合作服務平臺,將技術研發和培訓服務作為高水平院校建設的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