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楊嘉紅,惠安縣第十五屆政協常委、福建省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泉州市女企業家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惠安縣女企業家聯誼會會長、福建省中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從業二十多年來,楊嘉紅憑借著剛柔并濟的企業經營理念與管理之道,在事業上成績斐然,在公益路上傾心傾力,曾榮獲福建省三八紅旗手、中國工程建設優秀職業經理人、全國建筑業優秀企業家、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泉州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在閩南大地上,“惠女精神”不僅是惠安女性自力更生的體現,也是愛拼敢贏的生動寫照。在惠安,有這樣一位杰出的60后女企業家,她傳承曾經參與“惠女水庫”建設的母親的堅韌,以實業為筆、以公益為墨,用自己的人生故事,續寫著“惠女精神”的當代芳華,她就是惠安縣女企業家聯誼會會長楊嘉紅。
楊嘉紅在工作中。受訪者 供圖
從“惠女水庫”到“建筑藍圖”
楊嘉紅原是國企的一名普通會計。機緣巧合,2003年12月,她與丈夫一同創辦了中嘉建設工程公司。從會計領域轉型投身建筑行業,這中間有著巨大的跨度。為了實現這一轉變,她憑借頑強的毅力,通過了《建筑工程》專科和本科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那段時間,她白天與工人下工地,夜間自學課程,努力汲取專業知識。
上世紀60年代,萬名惠安女肩挑手扛筑起惠女水庫的壯舉,成為“艱苦奮斗、眾志成城”的精神圖騰。而楊嘉紅的母親劉瓊華,正是“惠女水庫”的建設者、參與者、見證者之一。
“母親常和我說女人一定要自立自強,不要總想著依賴別人,要把獨立自強的信念深種在心底。”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楊嘉紅的骨子里深深鐫刻著惠安女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
楊嘉紅在項目施工現場。受訪者 供圖
2015年,楊嘉紅的公司承接了平潭島的工程項目。該項目困難重重,工程款未能及時到位,卻又面臨著緊迫的搶工期任務。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楊嘉紅沒有絲毫退縮,她咬緊牙關,每日都堅守在項目一線,與團隊連續奮戰月余,最終如期交付。
“那時工程款沒到位,工人工資發不出,臺風期間還追著工期跑。我每天拖著行李箱輾轉工地與臨時住所。”回憶起那段艱難時光,楊嘉紅笑著對記者說,母親當年修水庫時“簸箕裝土、鐵鍬夯基”的場景,始終浮現在她眼前,教會她“困難是墊腳石,不是絆腳石”,這種“向泥土要答案”的韌勁,正是母親參與惠女水庫建設時“磨破雙手不言棄”精神的延續與傳承。
60多年前,劉瓊華與萬千惠安女憑借簸箕和鐵鍬,筑起了惠女水庫;60多年后,她的女兒楊嘉紅頭戴安全帽,走進鋼筋水泥的建筑戰場。時代在變遷,使用的工具在改變,但刻在她們骨血里“不服輸”的精神卻始終未曾更改。
鐵規與溫度交織的“惠女柔情”
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楊嘉紅精準把握建筑業發展新趨勢、新機遇,著眼未來高質量發展。她堅守為社會提供高品質建筑產品的初心,精心打造建工隊伍,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以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為方向,開拓進取,爭創一流,不斷提升建筑品質。公司連續多年被評為泉州市建筑業龍頭企業、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福建省“工人先鋒號”。
事業有成的楊嘉紅獲評多種榮譽稱號。東南網記者 杜志鑫 攝
“我想把企業經營得像家一樣,員工就是我們的家人。”在楊嘉紅看來,建筑行業的管理,需要“鐵腕管理”與“柔性關懷”相結合。一方面,她對工地安全標準要求極為嚴格,如同鋼鐵般不可動搖,堅決守護施工安全底線;另一方面,她又貼心地為員工設立彈性工時制度。例如,允許員工提早半小時下班,以便他們能夠從容地去接孩子放學、回家煮飯,更好地照顧家庭生活;婦女節、勞動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她都會組織員工外出旅游,豐富企業文化生活,將“惠女柔情”融入到企業建設中。
正是憑借著這種剛柔并濟的企業經營理念與管理之道,多年來,楊嘉紅在事業上成績斐然,先后榮獲中國工程建設優秀職業經理人、全國建筑業優秀企業家、福建省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
反哺鄉梓的新時代“惠女擔當”
“那時聽聞嘉惠中學有個女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面臨輟學,我便主動聯系,資助她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她考上大學時,和她奶奶特意擔著10斤地瓜粉前來感謝,直至現在,我們依舊保持聯系。”在楊嘉紅的辦公室里,談及自己的公益善舉時,她謙遜地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惠安女企聯活動現場,慰問生活困難的婦女代表。鄧文祥 攝
作為一名優秀的女企業家,多年來,楊嘉紅熱心公益事業,密切關注民生事業。據統計,近年來,她捐資200多萬元,資助困難學生50多名、重大疾病患者5名,長期堅持慰問困難獨居老人、黨員,關愛留守兒童。同時,她還多次組織關愛“兩癌”困難母親募捐、幫扶、慰問活動,倡議為“母親健康1+1”捐款,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展現出一名女企業家的責任擔當。
疫情期間,作為惠安縣女企業家聯誼會會長的楊嘉紅身先士卒,帶頭捐贈防疫物資價值39.5萬元,其中現金22.1萬元,并爭取各方支持助力女企復工復產,個人榮獲“福建省紅十字人道銅質獎章”。同時,發出愛心捐款捐物倡議,號召所在的惠安縣女企業家聯誼會會員,通過泉州市紅十字會、惠安縣紅十字會、惠安縣慈善總會等渠道捐贈抗疫物資、現金總計約209萬元。惠安女企聯也因此獲惠安縣紅十字會嘉獎。
“真正的‘惠女精神’,是讓下一代比我們走得更遠。”楊嘉紅說。在楊嘉紅的影響下,她的大女兒也加入了惠安縣女企業家聯誼會,踏上了公益之路。母女倆攜手并肩,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的 “惠女擔當”。
楊嘉紅在惠安女企聯活動現場。鄧文祥 攝
記者手記
從母親劉瓊華修筑水庫的釬錘,到楊嘉紅建筑實業的藍圖,再到女兒的公益之路,“惠女精神”在楊嘉紅家族三代人中進行著跨越時空的接力。采訪時,楊嘉紅讓記者見到了惠安女企業家的柔情且堅韌的一面,這一刻,我們好像讀懂了“惠女精神”的傳承密碼——它不僅存在于上世紀,更流淌在像楊嘉紅這樣的一代又一代惠安女性的血脈里。這種精神不僅是戰天斗地的歷史記憶,更是當代女性自立自強、開拓創新的力量源泉。
我心目中的“惠女精神”
若用建筑比喻“惠女精神”,我選斜拉橋——鋼筋鐵骨撐起千鈞重任,纜索交織象征女性團結之力。正如母親那代人用紅黏土筑壩,我們以數字化圖紙重構城市天際線,但精神內核始終是我們這雙手。
——惠安縣女企業家聯誼會會長 楊嘉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港首次出口新能源汽車組件2025-05-07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