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改革,從事前審批更多轉變為事中、事后的監管。”王蒙徽說,商事改革后,監管執法重點由之前注重“經營資格”查處轉到“經營行為”監管上來,要先放后管,說白了責任更大。這也需要大家轉變觀念。
明日起,廈門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在廈門全面推行。昨日,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在動員會上表示,“這是一場自我革命”,將“打響明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槍”。
“廣東已在開展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上海的自貿區建設,都是為了推進投資環境國際化。”王蒙徽說,廈門也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決心推進投資環境國際化。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4年9月,我省將全面推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
[寬進]
精簡七大審批事項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關鍵是大力精簡行政審批事項,“能減則減、能放則放、能優則優”。
改革主要有七項內容:一是改“先證后照”為“先照后證”,可先拿營業執“照”再辦“證”;二是改注冊資本實繳制為認繳制,開公司注冊資本可“零首付”;三是改企業年檢為年報備案制度,建立商事主體異常名錄和黑名單制度;四是實行住所與經營場所分別登記、經營場所分類管理模式,經營場所允許“一照多址”或“一址多照”;五是“誰審批、誰監管、誰負責”,審批與監管高度統一;六是構建統一的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七是“同步受理、并聯審批”,逐步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
“這是一場自我革命。”王蒙徽說,這涉及不少部門的利益,甚至涉及一些利益集團,所以不僅僅是改革企業登記制度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動政府職能和運作模式的深刻轉變,促進政府與市場、社會的深層次轉變。
[嚴管]
違規者將上“黑名單”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核心是“寬進嚴管”。王蒙徽直言不諱,后續如何“嚴管”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
“此番改革,從事前審批更多轉變為事中、事后的監管。”王蒙徽說,監管執法重點由之前注重“經營資格”查處轉到“經營行為”監管上來,要先放后管,說白了責任更大。這也需要大家轉變觀念。
據介紹,這次改革明確要求建立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同時建立嚴重違法商事主體名單制度,也就是聯網的“黑名單”制度,使失信的商事主體“一處違規,處處受限”。
相關鏈接
11個配套文件為商事改革護航
剛剛通過的《廈門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條例》也加強了法規“護航”,對虛假材料申領執照,最高可罰20萬元,對于沒有如實公示年度報告等行為,處罰金額同樣不低。此外,廈門還完成了11個配套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包括《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辦法》、《經營場所備案及監管規定》、《經營場所禁設區域目錄》、《商事主體登記備案辦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