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六時,位于廈門高崎漁港內的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叫賣聲、詢價聲此起彼伏,這一全省最大的水產品交易市場看上去和往常并沒有太大區別。但昨天是2025年度廈門海洋伏季休漁啟動的第一天,尋常的場景也蘊藏著必然的市場變化。
雪白的帶魚、成筐的魷魚、成堆的大黃魚……不過,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這些海捕漁獲物從4月30日開始,數量就出現了較明顯的減少。據預測,隨著伏休的啟動,市場上海捕漁獲物的數量在未來一周內還會持續下跌,而它們的價格,也會依據不同門類逐步出現10%-20%的上漲。
根據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提供的數據,在過去的一周,該市場的水產品日均銷量在500噸左右,這一數量并不會因為伏休的啟動而發生明顯的變化。原因是:海捕漁獲物減少,但養殖類的水產品卻增加了。而從往年的情況來看,雖然海捕漁獲物的價格將小幅上漲,但養殖類水產品價格在整個伏休期間都將保持穩定。
所以,今年為期三個半月的伏休期間,市民并不需要對水產品的供應和價格產生擔憂。廈門市水產品批發市場質量安全保障中心杜曉娟將其原因歸功于近年來我市不斷增強的水產品市場集散能力,廈門已經形成水產品“買全球、賣全國”的格局,全球水產品輸入到廈門再分撥到全國各地,有能力保障水產品供應和價格穩定。此外,休漁前批發市場及附屬冷庫也積極備貨囤貨,可輕松應對市場變化。(廈門日報記者 王元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