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筼筜湖步道拓寬完畢。根據市民之前貢獻的“金點子”,有關部門開始張羅著為它添置“家具”。“聽施工方說,下一步將新增很多椅子,路燈也要改造,還要修建亭子。”對此,家住筼筜湖畔的熱心市民王女士昨日致電導報記者建議,希望廈門可以借鑒國外經驗,開放“認捐”渠道讓市民可以參與共建。
其實,不只王女士有這樣的意愿。就在本報此前的“問計筼筜湖”征集的600多條建議中,就有多達十余位市民提議,讓市民或企業通過自愿認捐等方式來參與共建,最終實現美麗步道共謀、共建、共管、共享。
筼筜湖步道最新進展 變寬步道開始張羅“家具”
細心的市民注意到,筼筜湖步道沿線,很多路段最近一下子變寬了。
事實上,這距離筼筜湖步道改善提升工程啟動還不到一個月。就在上月底,筼筜湖步道改造正式進場動工,開始對5段步道進行擴寬。在南側蓮岳路至湖東橋的檳榔路段,此前僅1.5米寬的步道,已經用暗紅色的透水磚擴至2米左右,可三人同行。
導報記者昨日走訪現場注意到,在湖濱北路需要拓寬的兩段步道中,蓮岳路至湖東橋用透水磚拓寬,濱北加油站至湖東橋則用石板拓寬。現場的施工人員介紹,拓寬工程已經接近尾聲,拓寬工程將于年底前結束。“下一步就是根據之前向市民征集的意見,為步道配備‘家具’。”相關施工方透露,這其中包括增加座椅、改造路燈、林蔭小道改造以及亭子的規劃建設等。
為使步道改造提升更符合市民需要,有關部門已著手打造一個示范段。
市民心愿 想要認領“家具”參與共建
對于正在籌備“家具”的步道,家住筼筜湖畔的王女士動了念頭。
“一次,我和一從美國回來的朋友在筼筜湖畔散步,她說了一個想法,我覺得很有意思。”王女士說,筼筜湖沿線的座椅很少,當時,這位朋友就問我,為什么不開放一批公共椅子,讓市民來參與認捐?
原來,美國一些有小河流經的城市,在河邊,有這樣一些休閑長椅:它們看上去極為樸素,但在背后卻有一塊很特別的小牌子,上面不僅鐫刻著捐助者的姓名,旁邊還附帶了一句捐助者對未來生活的期望和寄語,或者是一句祝福和一句加油打氣的話。“希望借‘美麗廈門共同締造’這一契機,讓市民有機會參與共建家門口的步道。”王女士說,此次筼筜湖改造提升工程,吸引了很多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如果市民自己提的意見能夠由自己來參與實施,那就更有意義了。
為此,王女士有個心愿:希望在自己家門口的步道上,能留下自己的一點印記,哪怕是一張座椅或一盞路燈。
認領認捐 共建渠道可否開放
但是,對于普遍完全由政府主導、財政投入的公共工程,王女士的這一念頭,顯得有點“另類”。
導報記者注意到,其實,動了這樣念頭的市民,并非只有王女士一個。就在本報此前的“問計筼筜湖”征集的600多條建議中,導報記者注意到,就有多達十余位市民,提出了如此建議或意愿。
“要讓每個市民都可以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成為美麗廈門建設的一個因子。”市民陳謹昕此前在導報為筼筜湖步道征集“金點子”過程中就建議,讓市民參與共建,這樣市民就會增強愛護意識。
陳謹昕說,有關部門可以給客廳里的“家具”定個價,然后向社會公示,讓大家自愿來參與,最終讓大家都來參與保護大家庭里的“家”。
對于市民的這些建議,廈門市市政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景觀設計總監、杭州分院院長王晗璐也進一步支招,有關部門可以開放共建渠道,讓市民參與進來。“市民或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認領一些小設施,然后印上一個小標識。當然,這一標識不宜商業化。”
在王晗璐看來,能在廈門最美“會客廳”留下自己的一點印記,對于市民來說,也非常有意義。
座椅,就經常會冒出一個念頭:如果我也可以在這里認捐一把椅子,路過時就坐在上面休息,曬曬太陽,該是一種多美妙的感覺!
長青路李女士:筼筜湖走了好幾年,經常有人亂扔垃圾,不愛護公共設施,如果能讓市民參與到管理中,比如劃出一塊草坪讓附近有意愿的市民負責看管,這樣大家互相監督,就會更好地愛護共有的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