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在歐美國家“認捐”模式很受歡迎
其實,不僅在美國,在歐洲的很多城市,這種市民參與城市共建、共管、共享的做法已非常成熟和普遍。
從街邊的一把椅子或路燈,到公園里的垃圾桶和其他公共設施,市民或企業、社會團體等都可以自愿參與認捐,待認領完畢后,可以象征性地在認領物上附著認捐者的名字和創意性的小LOGO。
目前,認捐在國外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公園的公共設施。這種做法除了可以讓市民有一個寄托情感的空間外,還可以增強市民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找到家的感覺,整座城市也會更加溫馨,更有人文味。
不僅在國外,在國內,也有城市開始嘗試如此共建思路。
今年初,北京推出一項“公園公益超市”的活動,在八個試點公園,鼓勵民間和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建設與管理,營造和諧溫馨的氛圍。
其中,朝陽公園用捐贈資金購買了百來把園椅,打造出的“棋趣園”就頗受游客和市民歡迎,根據北京的做法,凡是試點公園認捐、認養者均可在其認捐、認養的設施上掛立有自己信息的銘牌。當然,限于此項目的公益性質,銘牌的大小和書寫內容會有嚴格的規范,杜絕廣告。
市民聲音
湖濱一里黃先生:“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提了很久了,但怎樣才能真正體現“共同”二字?這次筼筜湖步道改造聽說要增加很多設施,這個機會就很好,可以嘗試讓一些有意愿的市民或企業捐助,甚至認領一些東西,讓我們自己來管理。
濱北張女士:以前在外地的公園有看到過別人認捐的椅子,感覺有趣、溫馨。現在每天上下班都會從筼筜湖經過,感覺就像自己的家,這幾天看到步道在拓寬,媒體報道說還要增加座椅,就經常會冒出一個念頭:如果我也可以在這里認捐一把椅子,路過時就坐在上面休息,曬曬太陽,該是一種多美妙的感覺!
長青路李女士:筼筜湖走了好幾年,經常有人亂扔垃圾,不愛護公共設施,如果能讓市民參與到管理中,比如劃出一塊草坪讓附近有意愿的市民負責看管,這樣大家互相監督,就會更好地愛護共有的步道。(記者 易福進 陳思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