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辣辣的火鍋沒有等來冰鎮的啤酒,與葡萄酒的邂逅是毀三觀還是妙不可言呢?這種看似中西混搭的美食配酒到底水火容不容,讓我們請來城中的飲食男女唇槍舌劍一番,分享他們過往的配食經驗。
女篇:
火鍋配酒,無懼混搭
小時候對冬季的記憶,除了冷冷的天,厚厚的衣服,就是可以在家打火鍋。讀書的時候,家里的條件一般,火鍋的食材選擇也不多,但一家人圍著熱氣沸騰的火鍋嘻嘻哈哈,同輩呼天搶地爭一塊雞肉,那種感覺無比的溫暖熱鬧。
如今,貪吃的我,哪怕氣溫達到40攝氏度,只要火鍋癮上來了,隨時都可以去吃。選擇也比以前多得多,港式、潮汕、順德、奶酪、冰激凌想得到的鍋底和風味都可以在不同餐廳吃得到。但是有一樣事情永遠不會變,那就是火鍋,總得一群人吃才帶勁。如果你走進一家火鍋店,看到一個人對著一個火鍋在吃,大多有兩種可能:一、你在臺式涮涮鍋的店里;二、不好意思,你闖進某黑幫電影的拍攝現場了,趕緊瞧清楚,那個大佬是吳鎮宇、曾志偉還是黃秋生。
筆者已經做了將近三年的酒餐搭配欄目制作,在制定酒單和菜單的時候很喜歡混搭,做一些貌似有違常理的搭配,盡管很多時候,試驗的結果往往都與前人的經驗別無二致,但總有一些時候,這種“亂來”會帶來驚喜。
受到邀約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是:哈!火鍋?還是搭啤酒或汽水算啦!搭什么葡萄酒呢?后來回想這兩年來,我也在不同的火鍋局里喝過葡萄酒,試過無數毀三觀,滿臉黑線的搭配。但是有那么幾次,還是讓我開了眼界。如果你問我,最佳搭配是什么,為了不被老板炒我魷魚,我一定會說起泡酒或香檳,這個標準答案最是保險的了。但,凡事總有例外。
有一次和朋友吃牛肉火鍋,開了一瓶產自南澳省的穗樂仙(Shiraz),酒香中的黑巧克力香氣非常誘人,原本不甚濃郁的煙熏木香與牛肉碰撞后在口腔內迸發,給嫩滑的牛肉添加了一絲被燒過的野味,最難得的是,這瓶穗樂仙的單寧并沒有在配餐后凸顯了棱角,反而變得更柔和。這個搭配的直接結果是,桌上的牛肉被我們這群老饕瞬間清空。
跟大家分享幾個葡萄酒和火鍋搭配的小竅門:如果你喝的是起泡酒或者白葡萄酒,請記得酒溫要比平常稍微再低一些。因為火鍋的特性是高溫,如果酒的溫度不夠低,不僅影響了葡萄酒的發揮,和本來就熱乎乎的食物搭配起來,只會讓葡萄酒瞬間疲軟無力,就像一個在四大會計所連續OT了30個小時的白領。如果列位看官不像我一樣喜歡拿自己的味蕾來冒險,還是建議挑選果味濃郁、酒體豐滿的白葡萄酒,例如法國阿爾薩斯的白葡萄酒。不厭其煩再說一次最穩妥的還是起泡酒和香檳。最后的最后,去四川吃麻辣火鍋的親們,不要輕易嘗試甜白,你會發現,效果很驚嚇。
男篇:
東方火鍋,西方美酒
眾所周知,廣州的建設六馬路到了深夜,是一個夜蒲的好地方。如果你玩到差不多,想找家餐廳刺激一下味蕾,祿鼎記是個不錯的選擇。說起這里也好笑,祿鼎記的店名全稱“祿鼎記火鍋”,但7月開業以來卻不賣火鍋!雖然酸菜魚和香辣蝦已享負盛名,但總被我們這班熟客笑話老板浪得虛名。到了年底,火鍋終于如今年的冷空氣一般,姍姍來遲,一群“重口味”的朋友,今晚又多了一個夜歸的理由。
店在四樓,走出電梯就能看到金漆牌匾大大地寫著“祿鼎記”三個字,左邊是正門,而右邊則是候餐區,墻上的液晶播放著周星馳的經典作品——《鹿鼎記》。
餐牌上一共四個鍋底,麻辣,酸辣,牛油,清湯。絲毫不用猶豫,向服務員下單:“麻辣鍋底,不要!其他的,酸辣和清湯拼個鴛鴦,另外再要一個牛油鍋!”配菜單更是在一眾朋友的手上傳遞一圈后,被畫得體無完膚。
“要有豬,要有牛,要有鵝肝,要有蠔;要有海鮮,要有菜,要有火鍋,要有酒!”豐盛的宴席,少不得酒,往常大伙總愛喝冰鎮啤酒,可這卻是誘發痛風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來成了忌諱。現在葡萄酒卻變成了一個不錯的替代品,但這港式火鍋的食材本就駁雜,再加上火鍋湯底本身的重味,那酸辛辣的氣味容易掩蓋住酒的香氣,使得餐酒間的搭配失去平衡,配酒成了一道議論題。少不得一番百家爭鳴,紅酒首先被刷了下來,因為今晚點了不少的海鮮,紅酒會加重腥味,海鮮也會讓紅酒有一股“鐵銹味”而破壞口感和質感,經過一番插科打諢,兩瓶雷司令起泡酒,最終被確定了下來。
起泡酒在歐洲都作餐前開胃酒,飲用前需冰鎮至8℃~12℃為佳,但在此時此刻,我們不講這些規矩。在沸騰的酸菜湯底里,夾起一塊涮至恰到好處的響鈴,送進嘴里,給人口舌的第一個觸感是熱騰騰地發燙,然后那酸中帶麻,麻中有辣,而辣中又夾帶著濃郁的豆香開始侵占口腔。揪著這份美味的尾巴,往嘴里送上一口冰過的起泡酒,既可解辣,酒體里的汽泡又能帶來如同碳酸飲料般暢快淋漓的感覺,大伙們酒肉加身,個個大呼過癮!各種海鮮成了搶手貨,不僅襯托出了酒里的甜味,辛辣的湯料又可以中和酒的酸味,火鍋的種種復雜味道,與這西方的佳釀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令眾人愉悅,又令眾人驚嘆。
吃火鍋,不必選擇很高檔的葡萄酒來搭配,百元左右的葡萄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