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美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現在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不乏港式酒樓、港式茶餐廳,這次來香港雖然沒有吃到期盼已久的九記牛腩面,心留遺憾。
干炒牛河
卻也品嘗到不少地道的港式好味,回味悠長的絲襪奶茶、味美咸鮮的魚蛋粉、香氣滿溢的各類燒味、酥脆潤滑的港式蛋撻、美味濃郁的海鮮大餐。
只恨自己生的一張口一個胃。最尋常的食物,往往最為考究,在香港,在哪些看似簡陋的店面里,卻往往尋覓到獨一無二的好味道。
好粥好飯,靚粉靚面,是香港最尋常的四樣主食,雖簡單卻不普通,一碗粥、粉、面、飯中濃縮的一家店鋪多年的智慧和精華,且要細細品味。此行雖無緣嘗到好粥,卻一路吃著粉、面、飯,既有平價的小店,也有創新食堂,各具特色。
初到香港后的第一頓,因為過關時間較長,這頓中午飯已經到了下午3點多。饑腸轆轆,沒有留意小店名字,被店鋪老板麻利的刀工所吸引。
師傅絕妙刀工
小店位于海防道,以牛肉四寶飯、牛肉四寶面為主打。這一碗帶著牛腩、牛肚的面食讓胃里頓時充盈起來,牛腩、牛肚都很軟爛,味道濃郁,配上一杯凍奶茶或者冰紅茶,剛剛好。
翠華餐廳創立于1967年的旺角,從一間小小的冰室成為現在擁有30多家分店的數一數茶餐廳,自然有其過人之處。魚蛋粉和絲襪奶茶,都是這里的招牌。在香港的幾天,幾乎每天一到兩杯絲襪奶茶,這里的奶茶用料充足,入口絲滑,回味綿長,里面有濃濃的茶香。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一項調查發現,99%的港人均有進食燒味的習慣,受訪者平均每四天進食一次,以每次食100克推算,港人每年食的燒味超過6.6萬噸,以叉燒最受歡迎,燒肉和燒鵝緊隨其后,可見燒味在港人飲食中的地位。
在中式酒樓、茶餐廳、中式快餐店基本上都能從一個透明的玻璃櫥窗中尋覓到燒味的身影。這些櫥窗經常設置于餐廳中最顯眼位置,很多就在門口,在大街上要找到非常容易。
燒味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香港曾是漁港,香港人特別會烹飪海鮮、吃海鮮。在香港吃海鮮有兩種選擇,除了在市中心的海鮮酒樓品嘗外,還可以到鯉魚門、西貢、南丫島品嘗最新鮮的海鮮。
這次我們前往的是離市區較近的鯉魚門,位于觀塘區這里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由過去的小漁村發展成為馳名的海鮮美食區。
香港人對甜品有種莫名的喜愛,從雙皮奶、芝麻糊、芒果爽到燕窩、龜苓膏,花樣繁多,更是發展出了許多百年歷史的甜品店,街頭巷尾、從早到晚都可見火爆的熱賣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