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張怡然】提到威尼斯,你腦海里定會呈現出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抑或聯想到文藝復興、詩人、歌劇這些文化符號。但如果你真的在威尼斯生活一段時間,就會發現這個長期被“高歌”贊譽的城市其實是具象的、接地氣的,118個小島各具千秋,別有一番風情。
彩色島上的蕾絲技藝精湛
彩色島位于威尼斯主島東北方向7公里左右,從主島乘船約45分鐘。彩色島名為“布拉諾島”,島上每家每戶的房子、窗戶、露臺甚至是門都是彩色的,來到島上就仿佛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據說彩色島上的居民每年必須刷一次房子,黃色的墻、藍色的窗,綠色的檐、紅色的頂,粉色的門……在彩色島,你就盡情享受色彩的調配盛宴吧,這里沒有任何束縛,只有你想不到的配色,沒有你看不到的驚艷(如圖)。至于為何島民最初要把房子漆成彩色,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過去島上居住的漁民,每次出海回程之時,需要憑借顏色,遠遠看到自己的家;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年居民為了區分各家房產用對比強烈的顏色劃定界限。
毫無疑問,光是色彩的搭配,就讓彩色島成為每一個女孩的夢想之城。但彩色島引人矚目的地方可不僅如此,更讓人流連忘返的,是島上同樣充滿夢幻特質的蕾絲工藝。彩色島上生產的蕾絲圖案非常豐富,既有簡單的幾何圖形,也有花鳥蟲魚,既可以做飾品,也可以用來做衣物。法國曾是意大利最大的蕾絲生產競爭對手,由于彩色島上蕾絲制作工藝高超又不斷創新,這里的蕾絲手藝人甚至經常會被邀請到法國,參與重要的蕾絲生產項目。成立于19世紀的蕾絲學校如今被改造為“布拉諾蕾絲博物館”,博物館中除了介紹蕾絲時代的繁榮圖景,陳列當時的珍貴產品之外,還邀請擅長制作蕾絲的當地女性來到現場講解、互動。
玻璃島上玻璃工匠備受尊重
玻璃島在威尼斯主島的北方大約1.6公里處,是威尼斯潟湖中的一個島,其實是由橋梁連接成的群島。由于玻璃島與彩色島都在威尼斯主島的偏北部方向,因此很多游人喜歡將這兩個小島安排在同一天游覽。玻璃島名為“穆拉諾島”,而人們之所以稱之為玻璃島,顧名思義,則是因為這里以制造色彩斑斕的玻璃器皿而聞名于世。
在玻璃島上,走著走著就發現每個廣場都會有跟玻璃相關的雕塑,或晶瑩剔透,或在陽光下折射七彩光芒,兼具美感與靈性;島上還有許多玻璃制造工廠,有些甚至是對外開放可參觀的,讓人能看到玻璃的制造工藝,整個過程神奇而又有趣。另外,島上設有玻璃博物館與玻璃匠之街,有各種玻璃工藝品展覽出售。
穆拉諾島成為歐洲玻璃工藝的發展重鎮是有歷史原因的。最初的穆拉諾因為島民捕魚和產鹽繁榮起來,后來被威尼斯的執政官接管。在13世紀時,威尼斯共和國擔心玻璃廠的爐火會令布滿木屋的威尼斯城發生火災,于是下令威尼斯的所有玻璃廠遷往穆拉諾,從此便奠定了它成為七彩玻璃制造業中心的基礎。相傳16世紀初,島上的玻璃工匠發明將無色透明的玻璃按配方加入礦物、化合物制造出顏色鮮艷的彩色玻璃,最著名的穆拉諾血紅玻璃就是加入黃金制成的。于是,在歐洲很多著名的建筑和宮殿的裝飾擺設中你都能找到穆拉諾島上玻璃的身影。玻璃工匠們為威尼斯帶來巨大財富,也因此成為穆拉諾島上身份顯赫的公民。這份對玻璃工匠的尊重,一直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