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記者在故宮雁翅樓“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上拍攝銅九九無量壽佛。
故宮寶蘊樓。
慈寧宮花園已迎來不少游客。
明天是故宮博物院90歲的生日,“揭秘”成為其為公眾準備的一份厚禮:一度被傳為靈異事件高發區的“后宮”,即慈寧宮和壽康宮領銜的西路區域將對外開放,故宮首座開放的佛堂也在其中;宮里歲數最小的寶蘊樓將回溯故宮寶貝南遷北返往事;午門—雁翅樓將聯合重現帝后過壽的盛景,連乾隆給母親過壽的菜單都被翻騰出來了;東華門揭秘最徹底,用科技和文物講述故宮是如何搭建的。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澄清:“歷代故宮人從來沒有在紫禁城中看到過、經歷過什么靈異事件。此次增加開放區域,就是希望呈現給大家一個真實的、獨具特色的西部區域和故宮。”
7層佛塔聚千尊佛
地點:慈寧宮花園
夕陽的余暉灑在琉璃瓦上,一切歸于寧靜。過去的幾百年間,慈寧宮花園一直保持著這種優雅深邃。明天,這里將首次對外開放。
紫禁城內一共有4座花園,除了這處,還有御花園、建福宮花園和乾隆花園。只有慈寧宮花園位于外西路,是專為太后、太妃們服務的,以佛堂為主,保存的藏傳佛教文物最多。
如今,疊山池塘間,仍存9座建筑,可分南北兩區。北區以咸若館為中心,其北側有慈蔭樓,東西兩側為寶相樓和吉云樓,此三樓呈“冂”形環抱咸若館。此次最大亮點也在該館。故宮現存40多座藏傳佛教原狀佛堂,這是首座對公眾開放的。
佛堂內的展陳仿佛把時光定格在乾隆年間,正殿門上懸掛木金漆九龍紋乾隆皇帝御筆“壽國香臺”匾,兩旁楹柱上懸掛木金漆九龍紋乾隆皇帝御筆對聯。明間正中放置紅漆描金供案一張,東、西次間正中各有一座楠木七層八邊形佛塔,每座塔內分別供奉“大清乾隆辛卯年造”的瓷無量壽佛五百尊。正殿內明間和東、西次間的房梁上垂掛織金銀絲緞佛幡三套。“咸若館內的陳設一直沒有變動過,直到1984年建筑大修,故宮留下了影像資料,此次一切按原樣恢復。”專家介紹,慈寧宮花園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清乾隆三十年為了滿足崇慶皇太后供佛、禮佛的需要,皇帝對花園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工程,遂成現制。
南區以臨溪亭為中心,亭建在矩形水池正中之單孔石券橋上,東西兩面臨水。觀眾可以穿亭而過。
故宮統計,慈寧宮花園里有106棵古樹,以松柏為主,間植老槐、楸樹、銀杏、青桐,雜以海棠、丁香、榆葉梅。單霽翔說:“臨溪亭南北兩端各設一座花臺,里面種植著牡丹、芍藥。春天花影重疊,滿園芬芳。”
提示:咸若館內陳設文物密集,觀眾僅可進入抱廈參觀正殿陳設,不能入正殿內參觀。
4噸大佛“松綁”展歡顏
地點:慈寧宮
您知道故宮還藏著兵馬俑么?明天起,慈寧宮將成為常設雕塑館,400余件故宮里的“石頭寶貝”亮相,年代跨度從秦代到清朝。“有一部分是新中國成立后調撥的。”單霽翔說。
該宮正殿為雕塑薈萃館,展出的45件文物算是院藏精品。殿中,體量巨大的一佛二菩薩像身披袈裟,慈眉含笑,露出袖籠的手指柔軟豐腴。“這是用白石雕成,體現了北齊時期河北地區佛教造像的特征。”專家說,“20多人花了20多天才將大佛立起來。之前大佛一直在故宮南城墻‘罰站’。”
單霽翔曾經向記者展示過一張大佛被鋼管躺捆在城墻邊的照片,當時佛像面露“哭相”,而如今大佛已展歡顏。專家解釋稱,這是因為觀察角度不同導致的不同視覺效果。“佛像本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位民間收藏家花費30萬銀元收購的,后來捐贈給一家博物館,因為體量太大,最終流落到故宮。幾十年來風餐露宿,這回終于再回屋內恢復立姿。”
難得的是,觀眾可以近距離的觀看大部分石刻,不用隔著厚重的玻璃墻。為了確保文物安全,故宮為這些裸展文物涂了一層保護材料,通氣效果好,不會把濕氣憋在文物體內。 為何慈寧宮不進行原狀陳列?1973年3月,為了在洛陽接待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故宮慈寧宮的一批珍貴文物被借展至今未歸。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存于白馬寺的佛像珍品。
俯瞰太和殿的“走投無路”
地點:東華門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故宮擁有近6000件古建文物藏品,受限于場地未曾公開展示。單霽翔多次表示,故宮應該有一個專門展示建筑藝術的展覽。明天,這個建議將變成現實——修繕后的東華門將作為古建筑館長期開放。
進入展廳,東華門被玻璃臺階分割成兩層。上層,正中懸吊著古建筑核心構造之一的斗拱,觀眾可以360度無死角觀看細品;下層,故宮、圓明園等皇家園林的部分設計圖紙和燙樣一一展示,觀眾移步可以飽覽長春宮、延禧宮等經典區域。尤為難得的是一些已經消失的景觀在這個區域重現,比如已被燒毀的圓明園清夏堂等場景,每個燙樣五臟俱全,“就差連室內的裝飾畫都做出來了。”
因影視劇而大熱的漱芳齋彩繪什么樣、故宮各處椽飛彩畫有什么區別……這些問題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您甚至可以俯瞰太和殿屋檐上的走獸。古建行內部也稱它們為“走投無路”,因為這些用作固定瓦的構建確實已“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會掉下去。
提示:東華門下的鑾儀衛區域設置石刻展區,展出400余件院藏的建筑石刻,觀眾既可以登樓俯瞰,也可走進去欣賞。
故宮“最美處”設自拍區
地點:從東華門到午門段城墻
故宮角樓,檐角秀麗,玲瓏別致,是紫禁城的標志。明天起,您將可以首次走進這里。故宮將開放東華門與午門雁翅樓區域間的城墻,觀眾可以登城樓漫步的同時,解讀分散于106公頃建筑群中故宮古建筑設計師的營造意圖。
如今,這段城墻已經架起了木棧道,并設置了數個觀景臺,方便觀眾隨時駐足留影。
提示:古建筑館所處的東南區域城墻,最多同時可容納約200名觀眾,故宮可能按每5分鐘放行50人的頻率控制流量。
小樓解密故宮寶貝藏在哪兒
地點:寶蘊樓
故宮的好東西都去了臺北么?答案就在寶蘊樓里。這座民國建筑風格的建筑曾一度淪為文物庫房。
經過修繕,小樓二層變成展廳,首展追憶“故宮博物院早期院史(1925-1949)”。這20余年間,故宮經歷曲折建院、短暫發展、文物南遷及東歸等多個歷史階段。當年文物南遷過程中北返的箱子、1923年建福宮花園火后殘跡照片等悉數亮相。
小樓本身就是一段歷史。木制的地板踩上去吱吱作響,幾個西洋柱形的展示柜陳列屋內,柜子上插著老式鑰匙,上面拴著小木牌,用毛筆字寫著“寶蘊樓 丙字柜”等字跡。
提示:該樓為磚木結構,在承重方面有所限制,開放后需要持續監測,因此將采取預約制開放方式。單霽翔預計對此感興趣的觀眾不會太多,所以暫定瞬時參觀上限為50人,如果長期客流較多再考慮提前預約。
上圖均為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