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戰鼓催征,德化縣錨定山區共同富裕目標,緊扣“五大重點”“十項工程”,持續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深入開展“奮勇爭先、建功瓷都”激勵行動,以“產業筑基、鄉村塑形、文旅點睛”為路徑,全力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
上半年,全縣農文旅產業蓬勃發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值此關鍵節點,全縣組織開展特色亮點項目觀摩活動,旨在檢閱成果、總結經驗、激發干勁。觀摩團穿行于青山綠水間,五大特色項目如顆顆璀璨明珠,閃耀著科技賦能、鏈條延伸、模式創新的智慧光芒,生動串聯起一條富民強縣的“黃金鏈”,共同奏響了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激昂共富交響曲。
產業筑基深山里長出“金鏈條”
產業是發展的基石。德化縣立足資源稟賦,推動特色產業向精深加工、全鏈條延伸,讓深山的寶藏煥發新生機,鑄就富民強縣的“金鏈條”。
石凍王特殊醫學配方食品生產線
走進春美鄉石凍王特殊醫學配方食品生產車間,兩條嶄新的生產線正吞吐著原料。負責人蘇進全自豪地說:“過去賣活蛙,現在賣高端特醫食品,這條自主生產線就是我們的命脈!”他指著全自動灌裝線解釋,從委托加工到自主生產,成本直降30%,品質卻穩如磐石。更深遠的是,企業構建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共富鏈:企業提供種苗技術,合作社統購統銷,農戶年均增收超萬元。一只小小的棘胸蛙,就這樣串起了從深山養殖到國際市場的黃金產業鏈。
標準化雞舍
在潯中鎮龍翰村黑雞擴繁場,“咯咯咯”的叫聲此起彼伏,智能恒溫系統精心守護著上萬枚種蛋。負責人曾憲仲捧起一只毛茸茸的雛鳥介紹道:“基因選育讓黑雞更壯碩,深加工讓價值翻倍!”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這里已形成閉環的全鏈條模式:智能養殖將成活率提升至92%,禽類分割機每小時處理500只,先進的鎖鮮技術讓黑雞預制菜保質期長達180天。這條產業鏈支撐起全縣82%的黑雞種源供應,成為驅動鄉村發展的強勁引擎。
產業是種子,在科技的沃土中破土萌發。它向下扎根鄉村沃土,汲取養分,在石凍王、黑雞等項目中不斷延伸、完善鏈條;向上生長提升價值,將深山的饋贈轉化為強縣富民的“金鏈條”。這背后,是德化縣鄉鎮、部門精準分析優劣勢、動能與策略,深挖資源稟賦與產業特性,巧用資源、盤活資產、統籌資金,積極探索價值轉換路徑。德化縣通過策劃聚焦特色的項目,以點上突破帶動面上推廣,德化特色產業發展的實踐樣本正日益成熟,為全域共富奠定堅實基礎。
鄉村塑形沃土上結出“共享果”
產業之樹唯有深植鄉村沃土,方能枝繁葉茂,結出惠及千家萬戶的“共享果”。德化縣通過盤活資源、創新模式,讓鄉村成為產業發展的承載地和受益者。
三班鎮奎斗村果蔬種植基地
產業如何與鄉村深度融合?三班鎮奎斗村的千畝果園給出了生動答案。放眼望去,藍莓壓彎枝頭,蜜柚掛滿山坡。項目負責人洪長春站在觀景臺上,指向忙碌的人群感慨:“盤活千畝荒地,村集體年收租金80萬,兩年內村財就破百萬了!”這個龍頭基地不僅直接帶動周邊200多名村民就業,更吸引了多家合作社前來,承包1600畝土地發展蔬果種植。曾經沉寂的山坳,如今機器轟鳴、人聲鼎沸,荒蕪之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雷峰鎮將溫泉資源巧妙地用于觀賞魚養殖
雷峰鎮蕉溪村的觀賞魚基地則如同一塊碧玉鑲嵌在潺潺溪畔。300個專業魚缸光影流轉,十萬尾珍稀魚種搖曳生姿,令人嘆為觀止。“一條魚激活一個產業!”負責人查建川輕觸魚缸,天使魚群便聚攏而來?;氐某晒Φ靡嬗谌嵝砸艡C制引來的上海專家技術支持,產學研平臺有效攻克了養殖技術瓶頸。更巧妙的是與當地溫泉資源的嫁接——規劃中的“溫泉魚民宿”、“親子垂釣”項目,讓產業鏈條自然、順暢地向文旅領域延伸,為鄉村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鄉村是沃土,在創新的澆灌中煥發新生,向內盤活沉睡資源,向外聯結千家萬戶。德化縣各鄉鎮、各村立足閑置資產、土地潛能與人力資源,聚焦資源稟賦與發展短板,結合資產盤活、模式創新與利益聯結,探索荒地變寶地、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的有效路徑,通過引入龍頭、培育主體、吸引合作,策劃實施聯農帶農強村項目,以點上示范、片區聯動為思路,打造鄉村共富樣板,為全縣鄉村振興提供生動實踐。
文旅點睛山水間繪就“共富圖”
當堅實的產業基礎與煥新的鄉村風貌深度融合,文旅產業便成為激活資源、提升價值的點睛之筆,在山水間繪就動人的“共富圖”。
岱仙湖的夜晚被如夢似幻的燈光秀點亮
在水口鎮湖坂片區,岱仙湖的夜晚被如夢似幻的燈光秀點亮。水幕交織著悠揚音樂,引得游客驚嘆連連。鎮黨委書記蔡偉明指著湖畔景象介紹:“裝上‘變現齒輪’,國字號IP才真正活起來!”燈光秀帶火了“夜經濟”,周邊餐飲消費上漲15%;森奢島露營基地盤活了28畝荒地,環湖15家民宿常常一房難求;石牛山景區吸納了160多位村民就業,月收入超4000元;而“戴云山筑”風格的特色商鋪與藥膳美食街,讓參與經營的村民戶均年增收達到6萬元。
文旅是春風,為產業與鄉村注入靈性與流量,讓生態顏值持續轉化為經濟價值。水口鎮的閑置資源也在文旅賦能下煥發新生:舊糧倉搖身變為文創基地,年租金收入超5萬元;村集體入股水電站、光伏項目,帶動片區各村年收入均突破20萬元;“云端銷售”平臺年銷售農特產品產值超百萬,有效帶動40余戶弱勢群體穩定增收。
從春美鄉石凍王產業鏈的科技升級,到潯中黑雞的全鏈條閉環;從三班鎮千畝果園的荒地重生,到雷峰鎮觀賞魚產業的“一池春水”;最終匯聚成水口湖坂片區璀璨奪目的夜景——德化縣的共富實踐路徑清晰可見:當石凍王游向國際餐桌,當黑雞飛入預制菜藍海,當藍莓園變成親子樂園,當岱仙湖的燈光照亮村民笑臉……一條以產業為基、以鄉村為體、以文旅為翼的山區共富之路,正越走越寬廣,在德化山水間譜寫出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激昂樂章。
(記者吳有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這條濱?!包S金通道”提前實現主體完工2025-07-03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