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花錢越來越難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告訴本報記者,政府年底亂花錢越來越難。“以前的確叫年底突擊花錢,比如(官員把錢用來)大吃大喝、買這買那、出去旅游,大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把錢花掉就算了。現在亂花錢很難,用不完的錢年底上繳。”
他舉了個例子,比如今年中央到地方都在謀劃車改,廣州一些職能部門雖然也召開了多次會議,但車改方案遲遲未公開,最后廣州市財政預留的5億元車改資金被收回。
“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以前很可能這筆錢就被浪費掉了。把政府部門沒花掉的錢管嚴,不給它浪費的機會,正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一些預算單位想要突擊亂花錢越來越難,我覺得他們只有眼巴巴地看著錢用不完上繳,這也是財稅改革的成效。”葉青表示。
鄧淑蓮告訴本報記者,預算撥款進度已經納入財政部門考核指標,所以一些地方財政局催著其他部門花錢,但是中央八項規定管得嚴,亂花錢的渠道沒有了,而正規花錢渠道還沒建立起來,出現了其他部門錢花不下去的情況。
鄧淑蓮認為,需要配套制度,讓政府部門花錢按照預算執行,對不執行的官員要有懲罰制度。
其實,為避免年末突擊花錢,財政部在今年5月份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預算執行管理的通知》,喊話地方加強財政支出力度,隨后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支出進度明顯提高。
8月底通過的新《預算法》也約束地方突擊花錢。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解讀新《預算法》時稱,各級一般公共預算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可以設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用于彌補以后年度預算資金的不足,作為實現跨年度預算平衡、調節年度資金豐歉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說,一個預算年度內財政收入短收了,要通過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來彌補;超收了也不能“突擊花錢”,只能用于沖減赤字或者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