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重慶7月3日電 近日,紀念“巴山輪會議”三十周年座談會暨2015宏觀經濟國際研討會召開。6月30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顧問宋曉梧會上表示,中國區域的協調發展,應當以區域間基本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以構建全國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準則,在充分發揮四大板塊各自優勢基礎上,開拓板塊與軸帶、行政區與功能區、國內區域與國際區域的有機結合發展。
宋曉梧
宋曉梧認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任重道遠,依然存在著三大方面問題:一是由于板塊式的區域政策,行政區劃色彩濃重,行政壁壘阻礙了生產要素在全國合理流動;二是不少地區把區域協調發展等同于人均GDP的趨同,熱衷于發展重工業項目,加劇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第三,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沒有明顯縮小,特別是醫務教育、社會衛生、醫療保障等差距很大,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差距也很大。
對此,宋曉梧建議,下一步發展應該重視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要明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目標;第二,要把建立全國統一市場體系作為區域發展的準則,同時要合理劃分基本公共服務方面中央與地方的財權、事權,改革相關組織;第三,在以板塊劃分的區域協調基礎上,實行板塊與軸帶結合,國內區域與國際區域的有機銜接。
宋曉梧還表示,要改革阻礙區域發展的稅收體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稅收地和稅源地分離;二是資源稅的改革長期滯后。(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