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5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是推動龍巖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既要清醒認識“三期”疊加、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復雜局面,更要看到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支持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重大機遇,尤其是“新古田會議”勝利召開,為我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要適應新常態,把握新機遇,堅定信心,奮力攻堅,確保“十二五”圓滿收官,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努力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
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來閩來巖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突出創新驅動,加強民生保障,振紅土地雄風,謀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龍巖。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左右;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左右;外貿出口總值增長8%,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內聯引資實際利用市外資金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實施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行動計劃。
抓好重大投資項目。全力抓好“2014~2018年重大項目推進計劃”,加快推進261個省、市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30個重大工業項目、165個重點工業新增長點項目,工業固定資產投資800億元,其中技改投資400億元。新羅龍泰新能源一期、上杭太陽銅業特種電線電纜、武平正德光電二期、中汽宏遠客車、紫荊脫硝催化劑等項目建成或投產,新羅森寶異地技改、武平12萬噸不銹鋼冷軋生產、長汀清華紫荊永磁電機、百雀羚南方生產基地、漳平特鋼鑄造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贛龍鐵路擴能工程、漳永高速、古武高速武平城關至東留、龍長高速古城互通等建成通車,加快推進南三龍鐵路、廈蓉高速龍巖擴容工程建設,扎實推進浦建龍梅鐵路、龍巖火車站北站房綜合樞紐、漳龍鐵路漳平至鐵山洋段電化改造、古武高速永定至上杭段、廈蓉高速龍巖東聯絡線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走出去”開展大招商、招大商,深化“三維”項目對接。整合招商資源,改進招商方式,推行點對點產業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引商,實施巖商“回歸工程”,拓寬招商渠道。加強項目跟蹤對接,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抓落實,促進意向項目早簽約、簽約項目早開工。充分發揮“新古田會議”后續效應,在引進央企、軍民融合項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強項目策劃開發和儲備,做深做實項目前期工作,提高項目對接率、成功率。
完善督查推進機制。建立重大項目“一月一協調、一季一督查”和領導掛鉤、部門聯動、動態調整、綜合考評等機制,把工作項目化、項目節點化、節點責任化。落實項目用地、用林,加強要素保障。創新融資方式和渠道,積極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二)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提升壯大優勢產業。實施“四大天王、八大金剛”產業產值倍增計劃,著力延伸產業鏈、衍生新產品、拓展新服務,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機械產業重點推進新龍馬客車、特種專用車以及福龍馬環衛裝備等項目,加快新能源汽車、煙氣脫硫脫硝、有機廢氣凈化等關鍵領域的研發步伐,力爭實現產值350億元。有色金屬產業重點圍繞打造采選冶煉、精深加工和虛擬經濟“三個紫金”,加快推進紫金銅業銅冶煉技改、中宇有色金屬及水暖衛浴生產、金龍稀土特種金屬及合金等項目,支持上杭打造全省最大的低壓電線電纜出口基地,力爭實現產值320億元。煙草產業重點推進煙廠一區生產線技改、片煙醇化庫建設等項目,做大做響“古田”香煙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力爭實現產值150億元。能源精化產業重點發展磷化工、碘化工、氟化工與白炭黑等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業,加快推進稀土催化劑等項目建設,力爭實現產值350億元。新興產業重點推進武平正德光電、連城賽特新材、永定德暉照明等一批新興產業項目,大力培育新型顯示、光電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抓好馬坑鐵礦采選擴建、新羅喜鵲家紡等100個重點技改項目,推動建材、煤炭、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加快調整升級。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培育發展汽車、稀土、新型顯示等特色產業園區。
強化創新驅動發展。高標準推進國家高新區建設。深入實施高新企業成長助推計劃,組建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推進工業化信息化融合。抓好清華紫荊創新研究院、福建龍騰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市科技創業園二期等創新平臺建設,建成5家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健全創新激勵政策,推動優秀技術人才、科研成果與本市企業對接和優化組合,激發社會創新活力。
加大企業幫扶力度。深入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劃,壯大龍頭企業,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快成長,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0家以上。推廣“手拉手”活動,促進關聯企業協作配套,支持企業兼并重組,提升整體競爭力。加強政銀企擔對接,支持企業直接融資,創新互聯網金融服務,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三)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
做強做優特色農業。加強耕地保護,落實糧食種植面積270.5萬畝,穩定糧食產量。加強“一區兩園”建設,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水平。大力發展花卉苗木、茶葉、果蔬等特色產業,林下經濟實現產值120億元。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抓好50個新擴建設施農業項目,創建省級以上園藝作物標準園8個、畜禽標準化示范養殖場15個。大力發展肉制品加工,實現農副產品加工產值270億元。加強農產品市場營銷,進一步做大連城白鴨、上杭槐豬、長汀河田雞等特色產品,打造“閩西八大鮮、八大珍”特色品牌。
激活農業經營機制。進一步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水平,扶持發展市級以上示范農民合作社70家、示范家庭農場60家。鼓勵耕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總結推廣連城縣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經驗,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方式,擴大農業貸款擔保基金,加快建立林業金融服務中心。
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繼續推廣農業“五新”技術,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5%以上。加強重大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重點實施2條流域防洪工程、7條重點中小河流治理、18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8.7萬畝農業綜合開發和3個中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新開工4個煙草水源工程。
(四)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繼續培育商貿流通重點企業,引進國內外大型知名商貿企業、物流公司、快遞公司。加快推進農產品物流交易城、陸地港綜合物流中心、龍門物流園等項目建設,推動農村物流、城市配送、冷鏈運輸等物流發展,閩西汽貿城、閩西建材城竣工開業。適應互聯網經濟,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推進電商產業園、淘寶·龍巖館和永豐電子商務園等項目建設,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快金融商務中心建設,支持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鼓勵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規模、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大力培育商務服務、服務外包、設計咨詢、會展經濟等新興產業,鼓勵更多企業總部、交易平臺進駐龍巖。
積極發展消費性服務業。以“古田會議”品牌為龍頭,整合紅色、客家、生態資源,促進文化與旅游、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加快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和省級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建設,穩步推進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永定客家古鎮等項目建設和冠豸山創建5A級旅游景區工作,確保古田5A級旅游景區獲批。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科學有序供應土地,鼓勵貨幣補償商品房安置,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加快培育發展文化創意、醫療保健、養老健康等新興服務業。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積極培育信息服務、教育文體和健康養老等消費新熱點,滿足群眾多元化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