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農民工能否拿到工錢回家過年,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為進一步依法打擊“惡意欠薪”違法犯罪行為,狠剎這股歪風,同時更好地引導農民工依法維權,認識到“惡意討薪”同樣將受法律嚴懲,積極營造“依法付薪”光榮驕傲、“依法討薪”方才有效的良好氛圍,本報特組織本期專題報道,敬請關注。
昨日,在長汀縣古城鎮徐源豆腐干廠打工的胡馬三(左)高興地領到了工錢,再過幾天就可以回江西過年了。胡馬三說:“我已在這里干了三年,從來沒被欠過工錢,就和國家公務員一樣,月月兌現,從不擔心。”
工錢不用討
“四個一”劍指“欠薪”
“惡意欠薪”被列為龍巖市重點打擊對象
2010年11月初,任某成承包了福建省汀江水電工程有限公司的武平第九期舊城改造工程部分泥水作業項目,于次年5月11日從公司項目部支取16萬多元工程進度款后,拒不支付54名工人工資15萬多元,并于當晚攜款潛逃。一個月后,任某成被抓獲歸案,其妻湊錢為其還清欠款。最終,任某成被武平縣法院依法判處拘役兩個月,并處罰金5000元。
昨日,記者從龍巖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該案是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實施后,福建省首例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作的刑事判決。以此為新起點,近年來,龍巖市不斷推進“企業欠薪”專項整治工作,特別是去年以來,通過采取打擊、約談、協調、監控等方式,較好地化解了勞資矛盾糾紛。
欠薪有主客觀兩方面原因
去年以來,龍巖市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上雖做了積極努力,總體情況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歸結起來,欠薪有以下主客觀兩方面原因。
從主觀方面看,個別企業和個人不遵守法律法規,有能力支付勞動報酬而不支付,一些工程承包人、班組長雖已基本結清應得工程款,但不首先考慮向農民工支付工資,而是以討要工資名義追討工程款,甚至假借“欠薪”要挾建設單位或總承包企業增加工程款。
從客觀方面看,受總體經濟下行影響,龍巖市部分加工制造等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困難和融資困境,導致停產、裁員、待崗等問題,減薪、欠薪矛盾時有發生;建設施工工地存在日常預支工人部分生活費,年底或工程完工后統一結算工資現象,導致年底建設施工領域容易集中發生工資拖欠事件。
多部門合力共為積極應對
對于出現的“欠薪”特別是“惡意欠薪”違法犯罪行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以市人社局為牽頭單位的20個“解決企業工資拖欠問題局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合力共為、積極應對,如今年1月初,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就嚴厲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行為聯合召開專題會,共同議定建立完善案件移送前溝通協作機制。
根據這一機制,人社部門在對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企業或個人下發責令整改指令書之日,同時向公安部門通報,并將有關案件材料復印件轉呈公安部門預審,以便其同步提前介入調查;涉案企業或個人限期完成整改的,人社部門告知公安部門案件辦結不再移送;未依法整改的,人社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向公安部門移送案件,公安部門自接到移送案件之日起三日內作出是否立案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