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興奮劑屢禁不止、河南省田徑運動員田夢旭疑似被逼嗑藥,盡管對于各地體育局官員、教練和運動員來說興奮劑是諱莫如深的話題,但是在錦標主義金牌至上的體育圈,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通過嗑藥來達到自己的訓練目的已經成為一種常規手段。昨日記者采訪到一位陜西省興奮劑研究領域的業內人士,他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興奮劑研究成為科研項目已經是一種不爭的事實。
圈內有句話——“吃了不說,說了不吃”
根據報道,田夢旭是去年4月份在國家隊出的事,也就是說并非大賽期間,這一點恰恰印證了業內人士所言。“由于比賽期間對于興奮劑的檢測非常嚴格,所以一般情況下,進入比賽后,運動員都不敢服藥。興奮劑都有一個衰減期,比如服用三天后濃度衰減50%,一周后通過尿檢可能就查不出來了。 ”
正是為了避免比賽中被查出來,現在運動員的嗑藥時間都被改到平時。據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教練為了達到訓練目標,可能會讓運動員來服藥,在這個問題上運動員是沒有選擇權的,因為這種情況是由科研人員和教練配合完成的,運動員只是執行者。 ”一位曾經和孫英杰一起在火車頭體協練習長跑的隊友告訴本報記者,“運動員的成績到了一個程度,上不去了,就必須要拿藥物支持。之后就看身體能不能適應,適應不了,依賴藥物了,就廢了;能挺上去的,就一鳴驚人了。 ”由于不想吃藥,這名隊員只能離隊。
即便興奮劑的使用很常見,但教練員、運動員都對這個話題非常敏感,“大家一般很少交流關于興奮劑的事情,誰要是突然提起來,一些教練員的臉色都會大變。”圈內的人有句話叫做“吃了不說,說了不吃”,可謂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服藥有“竅門”——比賽時不吃,平時吃了用來恢復
近幾年來,田徑項目頻出興奮劑丑聞,這次栽倒在興奮劑檢測上的是十一運會的男子萬米冠軍田夢旭,這和田徑項目的特點有很大關系。田徑項目大多都是比拼速度或者耐力,因此在田徑項目中,妄圖依靠興奮劑“鋌而走險”的人數也自然最多。類似的游泳項目也是興奮劑事件的高發地帶,此外舉重這樣需要爆發力的項目也是興奮劑必爭之地。根據國際舉重聯合會的數據顯示,每年都有40余名選手因藥檢呈陽性而遭禁賽處罰。
當然,在比賽中服用興奮劑的人只是少數,在平時訓練這樣的“安全期”,特別是那些不用接受飛行藥檢的非世界頂尖運動員,在訓練中服藥是為了保證完成訓練任務,因為服用興奮劑后肌肉的狀態還有抗疲勞能力都將高出一個檔次,運動員的恢復也更加迅速。“興奮劑的作用是有慣性的,如果平時一直服用,賽前停止,也是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而這種慣性效果對于田徑游泳舉重尤其明顯。 ”
防測有奇招——從日本進口興奮劑,不易被查出
既然興奮劑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普遍性,興奮劑科研自然成為各國體育科學界的必爭之地,據這位業內人士介紹,日本和美國在興奮劑研究方面全球領先。“中國目前的興奮劑水平還是比較落后的,多為外源性的,非常容易查出來。而日本的興奮劑非常先進,一般情況下不容易被檢測出來,中國的一些柔道隊就從日本進口這種興奮劑。由于涉及到各種‘利益問題’,相關部門對這種現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
一位在日本留學的體育專業學生告訴記者,日本和美國一直致力于興奮劑的開發,這些被不斷研究出來的新型興奮劑顯然還沒有被列入禁藥名單,所以也不存在被檢測出來,等這些興奮劑成為禁藥,往往會是好多年以后的事情。特約記者丁瀟雅
事件回顧
河南長跑名將田夢旭栽了
前日,中國田徑協會官網公布了對河南田徑運動員田夢旭違反禁用興奮劑規定的處罰決定 (本報昨日A31版曾報道),這位全運會男子萬米冠軍被禁賽兩年并罰款兩萬元,禁賽期自2011年5月19日至2013年5月18日。被處罰的還包括其注冊教練酒尚選和所在單位河南省田協。
1989年出生的田夢旭是河南省的田徑新秀,2008年,他在全國田徑錦標賽上奪得男子5000米冠軍和男子萬米亞軍,填補了10年來河南省田徑項目在全國比賽中的空白。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跑鞋在萬米比賽中被踩掉,但堅持完賽并奪得亞軍,備受稱贊。憑借這次優異表現,田夢旭入選了國家隊,并在2009年奪得全運會男子萬米金牌。 (范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