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人都承認現場有人起哄,但沒有一個人聲稱自己參與其中,所有人都在指證他人
最終,女孩瘦弱的身體重重地摔在了救生氣墊上,然后又被彈向旁邊的排水溝,被送上救護車時,“臉上都是血”。
圍觀的人群中先是傳來一陣驚叫,緊隨其后的,是只有短短幾秒鐘的靜默。
當時圍在現場的人們,大多是在第二天的新聞里拼湊出了這個女孩的信息。她今年21歲,在安徽長大,目前在上海一所大學讀大三。從5月份起,女孩租下152號樓的一個小房間。情感糾紛讓她走上了窗臺。
除了一處骨折和臉部擦傷,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她很快就出院了,并回到一直租住的小屋休養。她仍然是原來那個愛美的女孩子,因為臉部受傷,還曾緊張地追問急診室的醫生“將來會不會留疤”。
眼下,人們并不知道,4個多小時猶豫后的最終墜樓,是否與樓下的起哄聲有關。一位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警方和居委會“兩個喇叭對著響”,人聲嘈雜,“下面即使有個別人說這樣的話,上面肯定也聽不到”。這名工作人員同時稱,女孩最終不幸墜樓,則是因為“體力不支,摔了下來”。
但女孩那坐了59個小時火車趕到上海的父親記得,女兒入院后曾經打來電話,用虛弱的聲音告訴自己,“我胳膊受傷了,從樓上跳下來了”。后來,這個一直紅著眼圈的父親想要追問下去,女兒卻“不吭聲了”。
如今,這個曾經平靜的小區因為起哄聲而成為了輿論的焦點。記者在這里找到了十幾個當時在現場的圍觀者,幾乎每一個人在與記者聊起時,都承認現場有人在起哄,但沒有一個人聲稱自己參與其中,所有人都在指證他人。
一個在街邊買菜的女人說:“12點多有個神經病在叫的,就是一個撿垃圾的老太太,警察都叫她不要叫,后來就沒有叫了。”旁邊的幾個人隨聲附和:“對對對,就是那個撿垃圾的。我們都叫她不要跳。”
不過,也有人說,“附近一個開小店的在喊,還有些什么人?不認識。反正不是我們。”
“她跳了我們有什么好處啊,大家都要將心比心。”旁邊一人緊接著大聲發言。
就在女孩家的樓下,當兩三個人議論起這事時,人們就像被一塊蜜糖吸引著的螞蟻,迅速地聚集在一起。短短一兩分鐘的時間里,就聚集了十幾個人。討論的聲音大了起來。人群中,一個短發女孩擔心地將食指放在嘴前:“噓,女孩子回來了,別再刺激到她。”
一個長卷發的中年女人抬起頭看了看5樓的窗子,繼續大聲說道:“她不會死的,她要死,早就死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