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向誰追問?
王勇平,1955年生于湖南衡陽,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政工師。1973年參加工作,1992年至1997年任廣鐵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1997年至1999年任羊城鐵路總公司黨委副書記,1999年至2003年任廣州鐵路公安局黨組書記。2003年任鐵道部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
“你們讓我站著說呢?還是坐著說呢?”王勇平問。
“站著!站著!”多名記者回答。
這是動車追尾事故后首次新聞發布會上,王勇平與記者們的開場交流。
7月24日晚8點,溫州水心飯店多功能廳擠滿了記者,主席臺附近站滿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和攝像記者。就在這里,鐵道部要召開事故發生后的首場新聞發布會。
當晚10點40分左右,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出現。他向候場已久的記者道歉,但因現場比較嘈雜,他說了開頭的話。
這樣的方式,在尋常的發布會中,往往被當做“親和”的表現。而在當晚,在對事故有無數疑問、滿懷悲憤的記者面前,這樣的話語被當做不適當的調侃,主流的回應也飽含憤懣。
當了8年多的鐵道部新聞發言人,但當晚的狀況,跟王勇平以往的經歷差異甚大。
以前,王勇平多次在春運或京滬高鐵開通這樣的鐵路重要措施出臺時出現。
那樣的發布會,王勇平答問時總是面帶微笑,游刃有余。當提問結束后,如還有記者強烈要求提問,他也會跟領導商量,爭取讓其回答問題。
即便被媒體圍追堵截,他也總是面帶微笑。一個問題,說了好幾遍,不知情的記者再問起時,他也會再回答。
他把發言人與記者的關系視為“富有挑戰性的朋友關系”,而不是“敵人的關系”;把他與鐵道部、媒體的關系比作“一仆二主”。
但在記者看來,王勇平熟稔宣傳要領,以虛避實。一名長期聯系鐵道部的記者稱,從王勇平那里,很難問到實質性的新聞,尤其是涉及到鐵路負面時。受體制所限,他往往需得到授權后再統一發布。
2003年,王勇平在北京參加了為期5天的首期中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一起學習的有來自66個部委和地方機構的100多位新聞發言人。這群被稱為“黃埔一期”的官員當時年齡大多在30-4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