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5月6日電(記者王豐)全球最大級別集裝箱船“東方葡萄牙”輪,5日穩穩??吭谏钲邴}田港。船員從船上放下電纜與碼頭岸基船舶供電(下稱岸電)設備連接,旋鈕船舶用電轉換開關,關閉船舶自備的輔助發動機,即轉換為岸上供電。今年4月,鹽田港岸電接駁船只近120艘次,創單月歷史最高紀錄。
岸電是通過岸基電源替代船用柴油發電機,為靠港船舶提供電力,可減少98%的溫室氣體排放。2016年,鹽田港在南方電網深圳鹽田供電局協助下,建成并開始使用六套智能岸電系統,泊位岸電覆蓋率超過95%,雙方還積極探索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在港口電力系統中的應用。2024年,鹽田港岸電系統為船舶供電近2500萬度,減少船舶碳排放約1.9萬噸。
岸電覆蓋、港內拖車清潔能源化、龍門吊“油改電”、綠色船用燃料推廣、數字化和自動化應用……在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鹽田港在內的眾多港口,正大規模推動向新向綠步伐。
走進位于深圳西部港區的媽灣智慧港集裝箱碼頭,只見自動化龍門吊正有條不紊地裝卸貨物,一輛輛自動駕駛集卡按照指令穿梭于作業區域,平穩運輸集裝箱。碼頭現場繁忙有序,場內燈塔安裝了覆蓋全港的5G基站,為港口高效運營提供了可靠穩定的信號保障。
招商局港口(華南)營運中心操作部高級發展經理劉昊介紹,2021年完成智慧化改造后,媽灣智慧港匯集招商芯操作系統、北斗系統等9大智能元素,成效顯著:人員派工出勤減少、安全風險降低、碳排放大幅下降、作業效率大幅提升。
在深圳赤灣港,已投放超60臺新能源拖車,并配套建設換電站,僅需3分鐘即可自動完成單臺車輛動力電池組更換;在廣州南沙港三期,已實現電動岸橋、軌道吊、場橋和門機等150多臺大型港口機械電力驅動全覆蓋,并持續加大新能源生產設備推廣應用。“我們當前新能源設備占比已達50%左右,從源頭上對港口碳排放進行控制。”南沙港三期碼頭工作人員介紹。
2023年,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印發《廣東省綠色港口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廣東省初步形成港口綠色低碳生產方式;2024年香港施政報告也首次提及加快綠色航運中心建設。
公布《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2024年船舶法例(燃料使用及雜項修訂)條例》生效……作為國際航運中心,香港正積極行動,與大灣區其他港口合作構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和綠色航運走廊。
今年2月,裝載著2200噸液化天然氣燃料的“新奧普陀號”LNG加注船舶辦結出口手續,離開深圳迭福LNG接收站前往香港,參與完成香港首次液化天然氣“船對船”加注作業。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發網志表示,3月再有兩次商業化的液化天然氣加注作業在香港水域成功完成,可見航運界對香港作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的新角色,投下了信任一票。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產業機構轉型,香港海運業發展也迎來升級的新契機。一方面,創新科技與數字化發展有利于航運業提質增效;另一方面,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則可助推香港的能源轉型。
“我對香港推進綠色航運和綠色港口的前景充滿信心。”香港海運港口局成員劉洋認為,特區政府近期修改相關法律,允許船舶安全使用和加注低碳甚至零碳的綠色燃料,在推進綠色航運和綠色港口發展方面展現強大的決心和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