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年7月31日星期四 天氣:晴 地點:機械光伏產業園濱江大道
“微創手術”是通過微小切口或自然腔道,將特殊的器械深入體內完成手術以達到減少組織損傷、加快恢復的目的。31日,在機械光伏產業園濱江大道上就進行了一場“微創手術”,“主刀”的不是醫生而是管網施工人員,“手術”的目的是解決地下管道的輕微破損和開裂問題,確保管道暢通。
“這場‘手術’兩天前就開始準備了。”現場施工負責人尤澤態說,修復的第一步是給管道“止血”。在管道上游井口處,兩個藍色的堵水氣囊正鼓鼓囊囊地卡在管壁上,后面還砌著半米高的封堵墻。這道工序的作用就像手術時的止血鉗,先把水攔住。旁邊一根臨時軟管正嘩啦啦地淌著水,將上游來水引到下游,繞過正在施工的“手術區”。接著,工人請來清淤車,利用高壓水槍沖洗管道內部,并修補破損管道和管道接縫。
“你看,這卷是速格墊,它會被卷成直徑1.5米的圓筒,并在圓筒內套上一個內襯氣囊。隨后,它們會被折疊成長條狀,在卷揚機的幫助下,從70厘米寬的井口,進入管道內部。”在現場施工人員的指點下,我看到了這場“微創手術”的重要“醫療器械”——速格墊。
接著,在外部充氣加壓的作用下,內襯氣囊膨脹,將速格墊撐起,讓它恢復成直徑1.5米的圓筒。接下來,工人就對管道兩頭進行封口,并排空內襯氣囊氣體,注水提升內襯支撐性。
前期準備完成后,就可以進行最后的“手術”——注漿施工。現場,只見一臺攪拌機正在攪拌高徽漿,漿液通過一根直徑3.2厘米的管道,這就是這次“微創手術”的唯一切口。
只見,高徽漿不停地被注入速格墊與原管道中間的縫隙,它將在4小時內凝固,形成新的管道。
“別看高徽漿像水一樣,它凝固后性能很強。”尤澤態表示,與傳統的混凝土相比,高徽漿材料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同時,原先放入管道的速格墊上,密密麻麻的鉚釘構建起的“骨架”,又進一步提升了新管道的強度。
高徽漿凝固后,工人會抽出內襯氣囊。從尤澤態提供的管道機器人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修復后的管道內壁跟新的一樣,厚度還不超過2.5厘米。
傳統破損管道修復需要破開路面更換管道再進行回填,修復30米的管道需要近7天時間,但使用非開挖管道修復工藝進行“微創手術”僅需要3天,而且無需進行回填路面養護。
看著旁邊道路往來不息的車輛,沒人注意到,這里正在悄悄進行一場管道修復“手術”,這樣的“手術”也是破解“馬路拉鏈”難題的一種新方式。(記者 陳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