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這是一個很標準的美國工業大片,就像哥斯拉在中國。我特別大的感受就是,您把故事簡化了,壓縮到最核心,價值觀也壓縮到最核心,傳遞一個很簡單的理念,就是信任。美國人都能看得懂。其實過去很多好的國產電影,中國人自己很喜歡,但國外觀眾就是看不懂。
張藝謀:外國觀眾跟我們隔閡很大,就是我們文化里一些基本的東西他們都不懂,他們跟我們不在一個文化話語體系。
你說得很對,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工業化產品,所以這也是我做的一個很難做的工作,要把所有的信息濃縮到這個故事中。也不是簡化,我覺得是濃縮。故事觸及的層面還不完全是信任,也有犧牲。因為犧牲的精神貫穿整部電影,同時還有中國人在長城上的技術、古代科技的發達、兵法的智慧。外國人看過這部電影后,他們覺得遠攻近戰的體系就像是在看孫子兵法。
這樣一個標準工業制式的產品,這些元素要放進去其實是挺難的。包括那個葬禮都是我力爭才保留下來的。美國人認為看這個情節無感,所以幾次要拿掉,但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種儀式感,是一種精神,是在長城上守邊關的家國情懷。我們后來在映前測試上專門就這個問題問過國外觀眾,結果他們很喜歡,他們說這就是張藝謀的風格,像奧運會。我覺得就這一點,中國很多文化人可能會罵我,覺得你又來這一套。但是觀眾喜歡,我們就留下來。所以把中國元素加進好萊塢大片,不是紙上談兵的事,是用很多努力去保住的。
中國的價值觀影響了美國英雄,這是最重要的
劉陽:美國的片方看中的是什么?是馬特·達蒙的角色表現的個人英雄主義嗎?
張藝謀:那是他們的敘事套路,他們不會去考慮你的文化,而是按照他們的套路去拍一個東西,保證能賣錢。對那個套路稍微有點陌生的,他們就會本能地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