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元素加進好萊塢大片,不是紙上談兵的事
劉陽:這是一個關(guān)于如何講故事和如何進行文化傳播的方法論問題。
張藝謀:對。這次關(guān)于這一點我有很多體會。其實我們講文化自信,我們講對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都必須要有方法。有一個時機來了,如果方法不對,就會流產(chǎn)。
《長城》拍完后,我都預見國內(nèi)可能會有人說這樣的文化信息表達太膚淺了,老一套了,或者太庸俗了,會有很多指責和要求,我覺得這都是一步到位的想法。但中國電影走出去、中國文化走出去,這不是能一步到位的事情,這個電影是第一次,也是一個試金石。
其他電影類型我們不講,我就講這一種類型,《長城》如果成功了,按照好萊塢的流程,長2、長3、長4、長5、長6……就“長”下去了。中間可能換好幾個導演,也可能有年輕導演續(xù)上來,長達十幾年,《星球大戰(zhàn)》不是這樣嗎?《變形金剛》不是這樣嗎?它們在全世界能培養(yǎng)十億粉絲,伴隨他們成長,從青少年看到成年,這個影響力有多大?!如果他們都知道《長城》,都知道長城上中國軍人的精神,不怕犧牲、保家衛(wèi)國,不就可以了?不就是打怪獸嗎?一直打下去就好了,讓這種精神一直存在,多好啊!可能還有其他好萊塢的演員也要加入,那很好啊,就編故事嘛,說不定最后還打到外面去了。你的品牌建立了,這條道路就通暢了。我認為就這一個品牌,將來產(chǎn)生的文化輸出的意義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