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段街頭講解而走紅的泉州三輪車師傅吳恩典,日前被授予“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旅游推薦官稱號,他說
“推廣泉州文化是我畢生要做的事”
“推廣泉州文化是我畢生要做的事!”日前,68歲的三輪車師傅吳恩典被泉州市文旅局正式授予“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旅游推薦官稱號。
此前,一段吳恩典在泉州街頭講解的視頻獲全網(wǎng)點贊,令他再度“出圈”。視頻中,這位“草根大使”用“八個紅”和“三個象征”詮釋閩南的紅磚墻和燕尾脊,網(wǎng)友直呼他為“最接地氣的文旅推薦官”。
“三輪車上的百家講壇”
走紅以來,吳恩典的三輪車成了游客爭相打卡的“明星座駕”,每天訂單不斷。
記者見到吳恩典時,他正頭頂烈日,帶著游客在泉州古城的街巷中穿梭。“能在平凡的職業(yè)中發(fā)揮作用,宣傳泉州文化,是一種光榮。”身著汗衫布鞋,腳踏三輪車,走紅后的吳恩典,生活依舊樸實。
“永不褪色的泉州紅,表達(dá)了先輩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求和企盼。紅,象征著紅紅火火,興旺發(fā)達(dá);紅,是浪跡天涯的人尋找歸宿的一個航標(biāo)……”紅磚墻下,吳恩典的講解激情四射,從建筑技藝延展到美好寓意。
沿途的風(fēng)景、建筑等在他的娓娓講述中變得格外鮮活。或是一塊古磚的故事,或是一道街巷的記憶,潛移默化間,文化傳承悄然糅入。這,在他陪伴游客的每段旅程間,更在他42年如一日的堅守中。
“身披軍裝可以守衛(wèi)山河,腳踏三輪也能保護(hù)文脈。”吳恩典告訴記者,他曾是一名海軍戰(zhàn)士,從部隊復(fù)員返鄉(xiāng)后才開啟了這段晝出夜歸的騎行生活。一開始,熱辣滾燙的天氣考驗、古城街道凹凸不平的石板磚,這些對他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剛從部隊出來,渾身都是一股不服輸?shù)膭?rdquo;,就是這股勁,讓他堅持了下來。
“我本來就喜歡看書,為了能更好地介紹講解,我就開始看有關(guān)泉州文化的書。”吳恩典表示,正是游客撫摸古墻時顯露的好奇,讓他意識到沿途風(fēng)景所蘊藏的文化價值,啟發(fā)他走向古城講解員的道路。閑暇時間都用來看書,這個貫穿他軍旅生涯的習(xí)慣,因此延續(xù)至今。
深夜12點收工,早上7點出車,退役后很長一段時間,他也仍保持著在部隊時的作息……直到年歲漸長,才改成中午出工。他總會到鯉城區(qū)中山路花巷口等待客人,遇上投緣的客人,他會熱情地為對方講解泉州。講解時,人文歷史、民俗掌故信手拈來,游客笑稱“三輪車上的百家講壇”。
至今,即便每天載客回家后已是午夜,他依舊堅持學(xué)習(xí),直到凌晨兩三點才休息。床前案頭上,擺滿了各類報刊、文史類書籍和他整理的講解素材。其中,不乏罕見的泉州古籍。多年來,為了更深更透地了解泉州文化,他四處淘書。各處書店乃至二手書攤,都留下過他的身影。
“老吳真的是泉州的能人,他把對泉州的愛展示在講解中,宣傳泉州,我們都很敬佩他。”陳建國是與吳恩典惺惺相惜的“同道中人”。在吳恩典經(jīng)常載客經(jīng)過的花巷里,他經(jīng)營著一家茶飲店。在他的裝點下,店面宛如一個泉州文化的展示窗口。
相學(xué)相長品泉州
“你說他是車夫,他卻能詩能賦,充滿激情和感情;你說他是文人,瘦瘦的身板卻有足夠的體力,一邊踩三輪車,一邊講解。”前段時間,全國名老中醫(yī)、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博士生導(dǎo)師湯一新來到泉州,坐上了吳恩典的三輪車逛游古城?;氐剿拇ê螅瑴恍绿氐赜妹P為吳恩典寫下“三輪狀元 導(dǎo)游精英”8個大字。
一肚子的泉州故事,讓吳恩典收獲不少回頭客,不時還會有乘客來電請教。吳恩典提到,曾有人特地打電話問他:“聽說九日山石頭會說話,會說什么樣的話?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意識到對方會錯意了,立刻回答:“是,的確會說話,說的是古老泉州對外交流和貿(mào)易史,談的是世界和平友誼的樂章,你看見一塊塊摩崖石刻,那些留下的都是先人的痕跡。”對方這才恍然大悟。
事實上,于吳恩典而言,與乘客的互動亦是教學(xué)相長的過程。多年前,有一位乘客考他“一峰書、二郎巷、三圣宮、四腳亭、五塔巷、六井孔、七里庵、八尺嶺、九史巷、十字街”分別在哪,吳恩典唯獨不知“四腳亭”在何處。為此,他多方詢問,才得知四腳亭位于后渚港入仁風(fēng)門的古道上,介于后亭村與洋店村間,是個供行人歇息的路亭。
“我的每段講解詞,都源自泉州城的千年人文沉淀,是泉州人的共同智慧結(jié)晶,藏著眾多泉州人的身影。”年輕時,他就愛與乘客閑聊,也因此知曉了不少珍貴的泉州記憶。他告訴記者,已故的中國著名戲曲劇作家王仁杰也曾多次搭乘他的車,每番途中暢談都讓他受益匪淺。
采訪中,吳恩典接到回頭客蘇女士的預(yù)約電話。“最近我有個親戚要從印尼過來玩。這個男孩子在上大學(xué),是第一次來泉州,麻煩你帶他好好逛逛。”蘇女士告訴記者,吳恩典有文化、接地氣,他來當(dāng)導(dǎo)游,孩子一定喜歡。
如今,像吳恩典這樣的“草根大使”在泉州越來越多,其中不乏退役軍人的身影。能在一個平凡的崗位和眾多戰(zhàn)友并肩前行,續(xù)寫光彩,吳恩典笑稱大家集結(jié)成了“文化騎兵團(tuán)”。
“洛陽橋的故事,要從古代版‘軍民魚水情’說起。”
“講泉州不能只說風(fēng)景,要講咱當(dāng)兵的人的擔(dān)當(dāng),講泉州人的愛拼敢贏。”
……
這些故事,吳恩典講述了42年,還會一直堅持下去。他說,他是一名退役軍人,68歲不老,只要能動,他就要繼續(xù)這份事業(yè)。
?。ǜ=ㄈ請髨髽I(yè)集團(tuán)記者 莊釗瀅 傅心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