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美國因素還在刺激古巴人
盡管大部分古巴人愛戴卡斯特羅,親切地叫他“菲德爾”,但在很多人心中,卡斯特羅和勞爾仍然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執政風格。在坊間甚至流傳著這么一句話:“這世上有兩個古巴,一個是老卡斯特羅的古巴,一個是小卡斯特羅的古巴”。
張先生已在古巴生活20多年,目睹卡斯特羅從掌權到退居二線,見證他弟弟勞爾從幕后走到臺前。“這么多年古巴最大的變化就是出現了私營企業,允許個人做買賣,這多虧了勞爾。”張先生對勞爾贊不絕口,“他和底層百姓接觸得多,了解古巴的現實情況,曾提出‘大豆比大炮重要’。正是勞爾接棒以后,加快了古巴‘改革開放’的步伐,人民用上了手機,開起了餐廳。”
“不少古巴人認為,菲德爾是古巴單一經濟體制的維護者,而勞爾或許對新興經濟持相對更開放的態度”,中國導演鄭大為說,“假如未來新的時代真會來臨,那古巴人可能還是希望政府能帶著他們走得更快一些,開放程度更大一些。”
這位導演說,古巴人的思想其實很活躍、開放,并不是外界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守舊和封閉,尤其是近幾年的經濟變革,更是促使不少人謀求新的生存手段。“現在很多古巴人每天琢磨著怎么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多賺點錢,尤其是在新興行業和領域中分得一杯羹。”當然,“老一些的古巴人擔心更快的經濟變革會讓人們的道德讓位于金錢,社會秩序陷入混亂”,鄭大為說,“這應該也是菲德爾所擔憂的。”
“每一個社會都有自己的慣性,古巴也不例外。一部分古巴人對所謂變革充滿矛盾心理,他們一方面希望改善自己的經濟處境,另一方面又很缺乏安全感。這個矛盾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去世而發生徹底改變”,在一家中企工作的劉毅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尤其是古巴的涉外交流還非常不完善,倘若一夜之間完全開放,社會心理很難不產生巨大震動。如果民眾可以毫無障礙地去了解整個世界已經發展到什么程度,很難說執政黨還能否控制整個局勢,社會還會不會保持穩定。所以,要古巴去加快變革的步伐,恐怕很難。”
讓古巴看起來像是站在十字路口的,還有一個嚴峻的問題——與美國的關系。兩天前,50多年來首架由美國飛往哈瓦那的定期商業航班抵達哈瓦那,乘客們在沒有音樂但有多種語言的歡迎詞中下機。然而,由于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表示可能終結奧巴馬開啟的對古“緩和政策”,美古關系前景籠罩著陰影。
“古巴人性格很犟,你越不尊重我,我越要跟你較勁。如果說去年古美恢復外交讓一部分古巴人開始對美國‘抱有幻想’,現在會清醒很多。‘政治素人’特朗普剛上臺就對古巴開炮,讓我不看好未來的古美關系。”張先生說,特朗普說卡斯特羅是“獨裁者”,粗魯無禮,刺激到了古巴人。“尤其是直到昨天(古巴時間11月29日),我路過美國駐哈瓦那大使館,發現他們還沒有降半旗致哀,這對古巴人的觸動很大。”
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多,對未知的猜測和分歧似乎也在古巴人中發酵。“在哈瓦那,一個女孩對我說,她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也不知道這個國家將迎來怎樣的變化”,在古巴旅游的墨西哥人卡門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環球時報記者 白云怡 邢曉婧 環球時報赴古巴特派記者 李強 王驍波●李曉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