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6年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正式落幕,集成、雨中鳥、梅花、雨絲夢等本土多家知名傘企的集體參加,成為今年工作坊的一抹亮色,也讓傘具行業以一種創新開拓的姿態進入公眾視野。重視并加強產品研發,以創新及差異化的新品突圍市場,已然成為企業的共識。記者走訪獲悉,在加強工業設計及產品創新能力的同時,本土傘具行業已開啟了生產自動化的進程,以更為嶄新的面貌搏擊市場。本報記者_曾小鳳王家煜實習生吳巧莉文圖
梅花傘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陳仕天表示,消費的趨勢是越來越高檔,企業如果不進行創新及技術改造,便難以在未來的競爭中立足。這次大學生設計工作坊的作品中,一款多功能老人傘的設計獲得了一等獎,主要是看中該款設計不管是功能性還是實用性方面均有很強的可落地性,且具備了未來市場的潛力,梅花公司再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進,很快該款產品便會投入生產。
事實上,在大學生設計工作坊的活動中,集成公司獲得一等獎的作品也是一款功能性很強的作品——空調傘。“空調傘的設計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設計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相信會有好的市場前景,但還需要進一步論證落地的可行性。”該公司董事長黃文集如是說。
黃文集表示,企業競爭到一定程度,必須要靠新產品和新設計才有發展的空間,這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只有新產品才能帶來新的利潤空間,而工業設計是實現突圍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具有顛覆性的產品設計,將因為差異化和個性化而獲得很大的市場機會。
記者走訪獲悉,具有差異化、偏功能性和實用性的設計更受企業青睞,這是產品差異化的一個出路。
在福建雨絲夢洋傘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基山看來,企業要全方位地進行升級和改變,就要舍棄一些傳統的做法。加強創新研發其實就是要脫離平庸,做出跟平常不一樣的傘來,這樣制傘的利潤才有可能提高,平常那種誰都會做的傘利潤均比較低。常規傘的利潤只有三五個點,而比較高檔一些的產品根據不同的國家及市場,可以有十幾、二十幾個點。
產品同質化嚴重、常規產品利潤不高、競爭激烈正是傘具行業的現狀,也正因為如此,提升工業設計、借力設計創新突圍成為行業的共識。
“這幾年不管是外貿企業還是內銷企業,都已經經歷了那種打價格戰的時代,現在都開始走上自主創新道路。雨中鳥經過多年對工業設計的堅持,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很多行業都開始重視工業設計,更加重視創新,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接下去的競爭將提升行業發展的整體水平。”雨中鳥(福建)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翔鵬說道。
在趣味上下功夫加強產品與人的互動性
在今年的大學生設計工作坊中,雨中鳥公司獲得一等獎的作品是一款實用與童趣相結合的兒童傘。事實上,不僅在雨中鳥,其他傘企的活動中,親子傘及兒童傘的設計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產品方向。
據悉,該款獲評一等獎的作品,在傘面的外觀上,利用印章蓋出不同的造型,不同的造型根據不同的場景,使其互動性也有所不一樣。在蓋章方面,利用不同的造型結合不同的主題,并且針對兒童喜歡的樂趣產品加上有意思的創意,真正達到人跟物的互動。
“現在兒童的消費市場越來越大,今年我們工作坊主題增加了一個童趣,是因為把兒童產品列入了公司的一個重點產品。早幾年的兒童產品,主要設計都局限在外觀,時間長久了,市場便會疲倦。下一步,公司的產品除了在外觀上的變化之外,還將盡可能多地讓兒童享受到產品帶來的樂趣。”王翔鵬表示,消費市場對過去產品的單一性已經提不起興趣,現在的消費者對于互動性的產品需求更大,把產品提升到人與物的互動,消費者就更愿意去承受這個附加值。
王翔鵬表示,雨中鳥越來越重視兒童產品的轉化,將重點在趣味上面下功夫,加強人與物的互動將是未來產品努力的方向。
業內人士指出,兒童傘其實是傘具行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一直是企業可著重發力的方向。
“正常的市場狀況是成人的傘會占比較大的比例,童傘很多都只是簡單地去表達,并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因此,在童傘的開發上還有很大的空間,我認為國內童傘的市場會越來越大。”劉基山表示,兒童傘相對來說利潤會比成年人高,畢竟在小孩子喜歡的情況下,大人基本都會滿足他。接下去,雨絲夢會以長傘和兒童傘進行重點開發,雖然兒童傘占的比例不大,但肯定會比以前的量多。
優秀的產品設計及創意仍需自動化生產提升競爭力
“在生產上,之前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根據客戶提供的樣品照抄,但現在整個行業都清楚地看到這行不通,企業難以生存,因此只有創新才有生命力。但現在整個制傘行業的很多東西還沒有辦法機械化,所以希望政府及行業能在這方面多吸引些人才,助力傘具生產自動化。”劉基山告訴記者,往機械化方向去發展是目前行業最為迫切的需求,現在雨傘的配件已經可以實現半自動化了,但有的成品還是需要靠人工。好的產品只是一個基礎,但還是要靠機械化去實現,現在的勞動力相當貴,如果可以機械化生產,那么行業將更上一個臺階。
陳仕天表示,傘具產品同質化太嚴重了,企業在提升設計創新的同時,也要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傘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如果要創新一定要走自動化的道路,才會有良性發展,建議企業多做一些設備智能化改造,通過降低勞動成本,來提升競爭力,例如購買機器人。
據悉,梅花早在去年就已經跟哈工大共同研發中棒傘骨環節的自動化生產線,目前已經在進行調試,預計8、9月份可投入使用。此外,其他環節的自動化生產也正在研發中。
記者走訪獲悉,集成、雨中鳥等傘具企業也均與相關機構在進行自動化設備的研發。
不久前,王翔鵬跟團去了日本和韓國考察,主要也是關注是否有自動化生產方面合作的可能性,在他眼里,企業不僅要求生存,還要謀轉型,現在發展得好不一定以后會一直好。正好當前是自動化生產最合適的時機,因為不管是政府還是科研條件均滿足。
據悉,目前雨中鳥正在與相關科研機構共同探討進行自動化設備的研發,他相信遲早是要邁出這一步的。
“制造業都是追逐成本最低化的,傘業也是如此,從德國到日本,再到臺灣、廣東、福建、浙江,這條鏈一直在轉化。幸運的是,目前這條產業鏈還留在這里,但是誰敢保證未來的日子里,不會有成本更低廉的地區把這條產業鏈吸引過去?這種趨勢是無法逆轉的。如果我們不能夠在產業鏈轉移出去前就實現自動化生產,那么到時候這個行業可能就要從晉江消失了。”王翔鵬說,他不愿意看到這一幕出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這條濱海“黃金通道”提前實現主體完工2025-07-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